怀化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有2697所,其中普通高校3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56所,普通中学381所,小学1114所,小学教学点926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幼儿园212所。2006年在校学生数67.47万人,拥有专任教师4.18万人,招生人数21.06万人,毕业生数19.25万人。全市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为99.9%,小学升初中率99.51%,初中升高中率97.55%;小学辍学率为0.44%,初中辍学率为1.96%。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物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个。新增芷江受降纪念馆、洪江古商城、会同高椅古民居、通道坪坦风雨桥、洪江高庙遗址等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而使我市国保单位达9个,省保单位达29个。考古发掘获得重大突破,洪江高庙遗址考古发现在全国2005年度十大重大考古发现中排名第2。全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我市有靖州苗族歌鼟、辰溪辰河高腔、溆浦辰河目连戏、新晃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等5项入围,溆浦辰河目连戏还入选了湖南省十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名单。全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公布,我市又有15项入围。金鹰文化大厦裙楼展厅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主楼即将封顶。怀化市图书文博中心建设已正式启动,印刷科技园的建设报告已得到省新闻出版局的批复同意。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提速。“村村通”工作圆满完成,县乡联网进度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进展顺利。全市广播电视台11座,电台和电视台分别为1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9座,发射功率26.3千瓦,电视转播发射台17座,发射功率27.9千瓦;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0.06万户,增加1.66万户;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5400公里,增加316公里;全年广播节目播出时间3万小时,电视节目播出时间7.06万小时;全年制作广播节目时间0.77万小时,制作电视节目时间1.28万小时。 卫生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八件实事”项目的7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部竣工,芷江、中方和会同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农民达62.2万人,参合率为72.3%。全市各类卫生机构466个,其中医院68个,卫生院329个,采供血机构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专科防治院(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个,卫生监督所13个,实有床位1.23万张,卫生工作人员1.55万人,卫生技术人员1.3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3518人,执业助理医师1794人,注册护士3500人;每千人拥有医生1.06人,每千人拥有床位2.62张。 体育事业取得较大进步。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中,我市选派的射击运动员朱美,获得双向飞碟射击银牌,并获得团体金牌。我市派出183名运动员参加省十运会,参加了游泳、皮划艇、射击、跆拳道、举重、摔跤等13个项目,获得40.5枚金牌、36枚银牌、26.5枚铜牌,总分1493.75分,打破2项全省记录,金牌位居全省第9。体育中心完成了主体育场的施工图初步设计及主体钻探工作。大力开展社区体育、乡镇体育、学校体育活动,加强“皮划挺、游泳、射击”等重点项目训练基地建设,积极筹备成立体育总会,发挥体育社会团体的作用,完成数千人的国民体质测定工作。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趋缓。依照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6年末全市在册总人口为50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63万人,增长0.3%;常住人口为454.50万人,增加1.04万人。在册人口分城乡看,市镇人口155.30万人,乡村人口344.70万人;分性别看,男性人口256.96万人,女性人口243.04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2.90‰,死亡率为6.72‰,自然增长率为6.18‰,计划生育率为93.53%。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42元,增长9.8%,其中工薪收入5897元,经营净收入568元,转移性收入2178元,财产性收入97元;人均消费支出6255元,增长8.6%,其中交通及通信支出509元,教育文化娱乐支出958元,医疗保健支出331元,衣着支出744元,居住支出603元;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8%;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0.42辆,拥有电脑25.65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1平方米,使用面积28.78平方米。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02元,增长0.4%,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192元,工资性收入739元,转移性收入189元;人均现金支出2166元,下降0.5%,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189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60.35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7.7%。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年新增企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工伤保险9.8万人。全年发放离退休费5.5亿元,养老金发放率100%,月人均养老金653.54元,比上年增加107.24元。全市现有城市低保人员9.59万人,新增低保对象1.33万人,取消1.51万人,调整5.3万余户次,财政安排“低保”资金1417万元。全年发放低保金7932万元,较上年增发1058万元,救助118.18万人次,月人均补助67.1元,较上年提高8.7元。全面启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19万人享受了金额不等的低保待遇,第四季度发放低保金191.3万元,月人均救助15.2元,比前三季度的农村特困户救助提高了9.2元。全市投入资金908.4万元,完成农村敬老院改扩建23所,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746人。 十一、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生态示范市建设稳步推进。200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6.75%。主要污染物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7.1%。完成了市区绿地现状调查,初步完成了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规划及怀黔、怀芷路入城口两边各20米、全长11.1公里绿化林带的规划设计。对照生态市建设第一阶段目标——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26项考核指标,其中17项已基本达标,4项达标率在80%以上。湘维公司、辰森公司、金石公司、辰州矿业、金大地水泥等7家市级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典型示范企业已挂牌。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85.63万亩,无公害农(畜、水)产品认证23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3个。申报市级绿色矿山4家。 市区三大环保基础设施工程进展顺利。污水处理厂已累计完成投资4126.5万元,已经完成厂区主体工程的65%,截污干管完成30%的铺设任务,其中沿河路完成72%,太平溪截污干管设计基本完成。第二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累计完成投资1450万元,已完成一、二期渣场防渗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土建工程,基本完成设备安装。医疗废弃物处理项目主厂房已经建成,主要设备基本安装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