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衡阳市统计局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83.96亿元,增长37.64%,产品产销率达到99.73%;实现利税30.55亿元,增长28.6%;实现利润13.56亿元,增长22%,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分别下降14.3%和5.9%;综合效益指数上升25.1个百分点。

工业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取得成效。2006年,全市制定实施了推进循环经济工作意见,组织开展了万吨耗能企业节能行动,狠抓了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及重点节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和综合利用取得成效。全市每万元产值用电量下降15.5%;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7%;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亿元,比上年增长26%。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5.32亿元,增长5.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29万平方米,增长2.5%;竣工面积508平方米,增长9.5%。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保持适度规模。2006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7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城镇以上123.15亿元,增长14.1%,农村投资54.51亿元,增长30.4%。在城镇以上完成投资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52.51亿元,下降12.8%;国有经济投资33.44亿元,下降24.9%,非国有经济投资89.71亿元,增长41.6%。

工业投资力度加大,结构优化。全年工业投资68.11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占城镇以上投资55.4%。其中重大工业项目60个,完成投资30亿元,年内竣工达产项目22个,新开工项目25个。衡钢管材加工、湘能金杯电缆光纤测温复合交联电力电缆、镭钼科技连续全流程自动检测和控制等一批技术上领先、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低能耗、污染少的产业项目相继达产或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7.3亿元,增长32.4%,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176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23项,国内领先水平106项,填补省内空白的47项。

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项目速度放缓。全年用于能源、交通、环保、教育等基础设施投资36.52亿元,比上年减少14.7%,其中能源投资下降20.8%,交通投资下降26.1%,环保投资下降63.1%。但城建设施投资增长10.5%,水利投资增长115.4%,通讯投资增长51.3%。

房地产开发产、销两旺。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6.59亿元,增长14.1%,增幅比上年回落2个百分点。商品房竣工面积136.32万平方米,增长38.1%;商品房销售面积107.85万平方米,增长24.9%。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28.0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7.37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08亿元,增长14.1%。其中城市130.02亿元,增长15.1%,县及县以下101.06亿元,增长12.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89.17亿元,增长13.6%;住宿、餐饮业40.73亿元,增长16.5%;其他行业1.18亿元,增长5.3%。从商品种类来看,汽车类增长30.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5.2%;食品类、衣着类、书报杂志类、家具类等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大型超市和商品交易市场在竞争中处于优势,限额以上批零贸易零售额38.19亿元,增长18.3%,占批零贸易额的20.2%,增幅比限额以下零售企业高5个百分点。

餐饮市场继续保持红火态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旅游、休闲、娱乐、聚会等消费成为时尚,在外住宿就餐人数越来越多。2006年住宿餐饮达40.73亿元,比上年净增5.77亿元,拉动消费增长2.82个百分点。

六、对外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2006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84亿美元,增长70.1%,其中出口4.42亿美元,增长82.2%;进口1.42亿美元,增长41.2%。在出口商品中,一般贸易出口4.29亿美元,增长76.5%。从出口的地区看,美国、印度、欧盟、乌克兰、加拿大等国的贸易保持活跃态势。

招商引资取得新的成绩。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0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04亿美元,增长18.4%。其中独资企业项目74个,引进资金1.91亿美元,增长19.4%,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93.6%。全年引进内资项目591个,合同金额202.3亿元,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1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各工业园区引进项目120个,入园项目签约资金总额达99.52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1亿元以上项目15个。

旅游业迅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79.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7%;境外入境人数5.95万人次,增长14.9%。国内旅游收入33.05亿元,增长20.0%。

旅游产品不断升级和创新。蔡伦纪念园、南岳第一峰、岐山、罗帅故居、中国印山5个3A级旅游区和耒阳农耕文化博物馆2A级旅游区通过省旅游局专家组详审,正式授牌,夏明翰故居等7个2A级景区建设已基本完成。全市涌现了一大批“农家乐”休闲旅游景点,新增了珠晖区花果山、雁峰区茶园村、衡南工联村、宝盖村4个“省级旅游示范点”。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石鼓书院重建工作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即将向社会公众和游客开放。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6895公里,其中境内高速公路251.98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8.15万辆,增长3.03%,其中私人轿车2.76万辆,增长17.75%。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43.74亿吨公里,增长30.3%;公路客运周转量32.96亿人公里,增长4.9%。

邮电通讯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0.84亿元,增长27.26%,其中邮政业务1.85亿元,增长16.12%,电信业务总量28.99亿元,增长28.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4.21万户,增长3.08%。移动电话用户108.59万户,增长11.42%。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15.27万户,增长36.94%。

八、金融与保险

金融平稳运行。存款大幅上升。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72.3亿元,较年初增长20.0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5.15亿元,比年初增长30.0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20.29亿元,增长17.84%。货款增长趋势减缓。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6.77亿元,比年初增长8.79%。

从贷款投向来看,首先是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年末农业贷款余额41.67亿元,比年初净增4.94亿元,占全市本年新增短期贷款的33.45%,为衡阳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优质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金融服务。其次是加大了对重点工业企业的投入,金融机构工业短期贷款余额31.09亿元,主要投向了能源、电力、先进制造业等行业,国家重点宏观调控的行业贷款有所下降。

全市各项外汇存款8242万美元,比年初减少80万美元,外汇贷款2512万美元,比年初减少1354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