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衡阳市统计局

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30家,各类科技人员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1%,其中具有高级职称8.8万人,中级职称的5.2万人。全年获得省部级以科技成果6项;市级14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4项,应用技术成果10项。各类发明创造专利申请320件,授权专利200件。

产、学、研相结合取得丰硕成果。成功地举办了’2004衡阳产学研信息发布项目洽谈会,邀请26所院校72位专家参会,经过项目对接、合作洽谈,签约项目39项,目前已实施26项,为促进衡阳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全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84.23亿元,比上年增长42.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4年,全市文化事业围绕改革、发展这个中心,各项文化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年末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285个,其中艺术类22个,图书类11个,群文类220个。公共图书馆11个,各类藏书150万册,博物馆1座。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9.9%;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1座,电视人口普及率达到98.5%。全市所有县(市、区)均已建成环结构有线电视城域网,有线电视用户已达到35万户,广播电视网络能提供模拟电视节目35套,标准清晰数字电视11套。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群众企盼已久的群艺馆新馆大楼年内竣工;湘南学联旧址、彭公馆、119号民宅的维修工程全面完工;衡阳大剧院、市图书馆、1000米文化墙等项目等全面启动。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完工,将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文艺创作再获丰收。全市文化单位以“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和全国第十届美展为龙头,整合全市重点创作队伍,创作出一批颇具地方特色、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共有18件(幅)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歌曲《乡亲所盼我所爱》代表全省参加全国“群星奖”评选获铜奖;精选作品参加第四届“三湘群星奖”角逐,获得四金三银二铜的好成绩。

群文活动如火如荼。采用政府主导、社会主办、群众参与的方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年城区举办各类广场文艺演出达100多场次,莲湖广场的“改陋习、树新风”万人签名及文艺演出活动;“爱我中华”广场文艺演出;“祖国颂”广场文化活动等主题突出,声势浩大,既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陶治了人民的精神情操。

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加强。2004年,成功地承办了湖南(衡阳)非洲艺术节,来自埃及、肯尼亚、博茨瓦纳三国艺术团110余人来衡访问演出,加强了衡阳与国际的文化交流。具有民族特色的内蒙古呼和浩特民族歌舞团来衡阳举办“草原之夜”演出,抒发了两地文艺界人士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艺术品位。市红旗大剧院先后引进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际艺术团来衡演出,既丰富了雁城人民的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卫生事业继续得到巩固、发展和完善。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100个,卫生技术人员2.57万人,其中医生和执业助理医师1.42万人,注册护士0.9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65万张。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建了10个疾病控制中心,8个传染病医院,11个农村重点中心医院和市紧急求援中心。建筑面积达8.5万平方米。各县市区分别成立了突出公共卫生事件领导机构及疫情报告网络建设。

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得到加强。全市13家疾控机构、47家医疗单位开通了疫情报告网络,各乡镇卫生院及一级以上医疗机构也设了报告专用电话,设立了专职疫情报告员,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全年全市共处置可疑禽流感疫情17起,排查非典可疑病人1人;快速有效处置伤寒、甲肝、霍乱、痢疾等多起传染病疫情,没有死亡病例,控制了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率达100%。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全市派出15个项目共378名运动员参加了全省青少年比赛,夺得了40枚金牌、团体总分2008分,其中射击、跳水、游泳的团体总分居全省第一位。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年举办了12次全市性的大型群众体育竞赛,其中的环城赛跑、第五届体舞大赛、体育进社区、体育三下乡、迎奥运万人长跑、舞龙舞狮大赛、健身秧歌比赛、腰鼓赛等既活跃了人民的业务生活,又提高了人民的身体素质。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控制。年末全市总人口718.95万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城镇人口227.04万人,增长1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1.6%;乡村人口491.91万人,下降3.1%。人口出生率12.56‰,死亡率7.0‰,自然增长率为5.56‰。

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58元,比上年增长10.4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12%。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019元,增长3.7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0.67%,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数为39.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6元,增长13.8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13%。农民人均纯收入3464元,增长14.28%,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1%;家庭经营收入增长22.3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31元,比上年增长15.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54%。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4.1%。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耐用消费品拥有量、食品的档次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达到38.01万人,增长3.2%。其中职工24.43万人,离退休人员11.4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5.2万人;增长2.1%;参加医保40.71万人,增长10%。城市低保对象12.4万人,累计发放低保金7873.7万元,比上年增长29.18%,低保户每月免收4吨水费、6度电费,部分有线电视收视费,有700户享受廉租房优待,最大限度减少低保户负担。

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全市已建立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居委会社区服务站163个,医疗网点223个,文化娱场所484个,各种便民利民设施1722个,各种志愿者服务队伍516个,初步形成以家政、养老扶助、助残、法律、卫生、文化、物业等12大系列的社区服务体系。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