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高新技术产品呈现快速成长态势。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7.6亿元,增长22%,其中新产品产值19.81亿元,增长53.9%,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增强。 建筑业生产增势强劲。受投资规模扩张的拉动,建筑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8.96亿元,增长18.9%。其中建筑资质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比上年增长23.7%,实现利润1.24亿元,增长11.6%,施工建筑面积117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71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12.3%和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融资环境,扩大民间投资领域,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7亿元(不含垮区项目),增长19.96%。其中国有及其他类型投资68.94亿元,增长30.02%;城乡集体投资9.2亿元,增长2.14%;个体投资32.56亿元,增长7.62%。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2.79亿元,增长19.5%;更新改造投资22.35亿元,增长36.1%;房地产开发11.51亿元,增长56.1%。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用于生产性的投资比上年增长25.8%,非生产性投资增长12.3%;从产业投资情况看,一产业投资增长8.6%,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4.6%和18.3%,加大了工业、能源、交通、公益服务项目的投入。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各类重点工程项目229个,完成投资额3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衡枣高速建成通车;西外环线全线贯通;县乡公路改造全面启动;衡大高速、东外环线以及城市道路建设如火如荼;解放路高标准改造、石鼓书院广场、船山路改造顺利完工。全市城镇建设的步伐明显加速。 通过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一批重点工程竣工达产和交付使用,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比上年增长22.6%,改造和兴建公路里程达45.5公里;兴建成品油(气)输送管道长66公里;城市道路改造35.1公里;各种汽车底盘新增能力700辆;新型猎豹越野车桥生产线15万根;新增变压器生产能力10.17万千伏安;生物制药新增羊胎素5000盒等。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运输、邮电通讯事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4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完成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26.93亿吨公里,增长13.29%,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28亿人公里,增长0.4%。邮电业务总量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全市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9.53万户,增长23.7%;互联网用户19.5万户,增长17.2%;电话入户60.8万户,增长6.6%,其中农村用户29.3万户,增长3.2%。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活跃。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56.03亿元,增长10.3%,其中市的零售额85.74亿元,增长11.2%;县的零售额22.54亿元,增长9.8%,县以下47.76亿元,增长8.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9.2%;餐饮业增长21.2%;其它行业增长6.2%。在各类商品销售中,家用电脑、手机、空调、大屏幕彩电等销售量增幅均在10%以上,万元级、十万元级的高档购物消费已进入部分人的家庭,限额以上批零贸易汽车类零售额增长49.8%,家庭装饰材料类增长21.8%。 2003年,全市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环境不断优化,结构不断改善,旅游品牌得到提升。一是广泛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市旅游企业先后参加了国内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交易会和省旅游节,成功地与东莞、珠海、桂林签定了互组旅游的合作协议,实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收到好的成效。二是精心打造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开辟旅游新干线。经过积极争取,一批新项目挤入国家及省重点旅游项目开发笼子,其中南岳西(岭)?方(广寺)公路1300万元旅游国债项目已经竣工;耒阳蔡伦景观、衡南江口鸟州、蒸湘雨母山、衡山大元渡等列入省重点景区规划。三是旅游品牌、档次得到提升,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南岳再度评为“全国旅游知名品牌”,衡东水漂流等新旅游产品倍受游客青睐。旅游接待上档次,全市拥有星级宾馆29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4家;旅行社21家。旅游从业人员达4.2万人。全年接待国内游客50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5%,境外游客0.3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2.07亿元,增长5.6%,创汇50.9万美元。 七、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107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出口8068万美元,增长11.9%;进口2720万美元,增长46.3%。在出口产品中,一般贸易出口7709万美元,增长29.0%,加工贸易出口有所下降;工业原材料产品、农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机电类、高新技术类产品出口有所下降。从出口的地区看,美国、欧盟、韩国等及非洲国家增长较快,日本、香港地区、拉丁美洲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进口情况来看,主要是高新技术设备、机电设备进口较多,分别比上年增长235.3%和58.8%。 利用外资成效显著。引资的项目和资金取得重大突破,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02个,合同利用外资18672万美元,分别增长17.2%和24.2%,实际利用外资15208万美元,增长38.0%。全市先后组织参与了西安、东莞、温州和深圳招商活动,引进外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5个,超过1亿元的内资项目13个。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市各级精心准备,拿出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的优质项目集中招商,重点向高新技术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交通能源项目等倾斜,提升了引资质量。资金到位率提高,全年外资到位率达到81.4%,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大批项目实现当年招商,当年投资,当年竣工达产。全市累计开工三资企业达到453家,比上年末新增28家,上交税金2.04亿元,增长34.7%。 对外劳务输出和合作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比上年增长30.0%。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形势平稳。全市金融系统在强化金融监管、深化内部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信贷业务,建立良好的银企信用关系,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07.36亿元,比年初净增61.9亿元,增长17.92%;其中企业存款59.17亿元,居民储蓄存款323.4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5.77%和17.35%。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58.68亿元,比年初净增28.67亿元,增长12.46%,贷款的投向集中于工业、农业、基本建设以及个人信贷消费等。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比重不断下降,效益提高。 保险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各类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9.8亿元,增长31.7%,其中财产险2.05亿元,增长42.4%;寿险7.75亿元,增长33.6%,各类赔偿及给付支出3.5亿元,增长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