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衡阳市统计局

七、对外贸易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初现端倪。根据海关初步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907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出口7211万美元,增长10.6%,增幅明显回落,进口1859万美元,下降34.5%。从出口情况来看,生产企业出口增长25.2%,三资企业出口增长1.53%,外贸企业、民营企业出口分别下降60.29%和39.46%。从出口产品结构看,农副产品出口下降59.9%,机电产品下降8.7%,有色、黑色、稀有金属原料及产品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纺织服装出口增长93%,精细化工原料、非金属制品等产品有所长。从出口的国家的和地区看,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港、台地区,欧、美洲、欧盟国家的出口均有大幅度的下降。

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全市各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全年新签外资项目87项,合同金额1.5亿美元,增长16.9%,实际利用外资1.17亿美元,增长29.8%。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劳务输出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形势平稳。全市金融系统在强化金融监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信贷业务,建立良好的银企信用关系,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存款金额余额345.46亿元,比年初增加47.4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增加7.07亿元,居民储蓄增加38.82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30.01亿元,比年初净增24.34亿元,增长11.83%。从贷款的投向看,主要用于支持地方工业的发展,用于工业短期流动贷款增加了7.46亿元,增长23.97%。其次是支持城市建设和扶持信贷消费的发展。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人民的保险意识增强。2002年全市保费收入7.44亿元,比上年增长48.2%,其中财产险1.44亿元,增长19.7%;寿险收入5.8亿元,增长56.7%。各类赔偿及给付2.34亿元,增长1.13倍。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得到巩固和发展。高中、初中、大学教育规模扩大,年末拥有各类在校学生125.3万人,比上年减少4.0%,其中大学在校学生4.37万人,增长5.6%;高中在校学生8.39万人,增长18.3%;初中38.44万人,增长9.9%。由于前几年计划生育工作有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小学在校学生59.01万人,较上年减少10.7%。各类社会办学进一步规范,成人教育、特种教育、岗位技能培训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两基”教育的成果继续得到巩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83%,初中升学率达到51.07%。

各类学校的教学条件逐步改善,师资水平得到提高,普通中学具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8.5%,教师的待遇得到保障,2002年全市实行教师工资财政统发,调动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全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工作取的新的成就。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25个,科技人员14.5万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5.1万人,实施科技项目102项,市级以上获奖项目19项,高新技术引导项目14项,争取引导资1020万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7.19亿元,增长33.1%,创利税4.6亿元,增长7.5%。

群众性科技创新工作蓬勃开展,全年受理各类专利申请260件,比上年增加37件,授权115件。

十、文化、卫生和教育

2002年,全市文化事业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步署,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服务经济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各类文化事业机构稳定,文化设施完备。年末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283个,其中艺术类23个,图书类11个,群文类217个;公共图书馆8个,各类藏书128.5万册,博物馆1个;电视覆盖率达到95.9%,广播覆盖率达到84.9%;有线电视用户28.78万户。

各类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服务经济建设。全年先后成功地举办了2002中国南岳寿文化节、2002中国船山文化节和纪念罗荣桓元帅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这些节会文艺演出气势宏势,制作精致,突出主题,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且经贸恰谈成果显著。群众活动精彩纷呈,全市举办一系列大型文艺活动,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千年论坛在市船山广场开讲,一千多人参加,使大家对湖湘文化和船山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全市各级开展了文化下乡活动,深入农村、集镇、部队、厂矿演出,受到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群众性绘画、书法、摄影作品佳作迭出,在全省评比中获得好成绩,有两件作品获有“五个一工程”奖。

文艺创作、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围绕“迎接十六大”、“贯彻十六大精神”、“推进三化进程”等营造良好的新闻舆论氛围,不仅突出了主题,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衡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在改革中继续巩固、发展和完善。全市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075个,卫生技术人员3.15万人,其中医生0.83万人,护师、护士0.69万人;医院床位数1.47万张,每千人拥有医生1.2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5个,卫生技术人员1100人;妇幼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384人;农村乡镇卫生院210个,床位1550张,卫技人员1200人。农村有医疗卫生点的村占总行政村的90%。
体育事业成果累累。2002年,全市组织参加省级以上竞技体育比赛参赛人数达560人,共获得奖牌496枚,其中金牌159枚;银牌167枚,铜牌171枚。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各种体育设施不断完善。

十一、人口发展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年末总人口709.64万人,比上年增长0.10%,其中城镇人口195.17万人,增长2.34%,占总人口的27.5%,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6‰,比上年下降0.21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据城乡居民住户抽样调查统计,200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5元,农村居民286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8%和4.9%,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5175元和2200元,分别增长8.75%和5.5%。在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1963元,比上年下降4.9%,恩格尔系数为0.38,交通和通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和居住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56.5%、29.5%和91.3%。总体上看,城市居民生活向追求舒适、健康、方便的方向发展。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1159元,恩格尔系数为0.53,其次是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衣着消费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