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0,提高5.4个百分点,亏损面18.8%,降低2.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0.53亿元,增长18.34%,实现利润13.35亿元,增长20.1%。14家标志性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0.25亿元,增长12.3%;20家小巨人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21亿元,增长50.1%。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8.18亿元,增长17.9%。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88.87亿元,增长19.4%,实现利润1.41亿元,增长31.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81.27万平方米,增长3.9%。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张。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60.66亿元,增长23.3%。其中:城镇投资137.29亿元,增长27.6%;房地产开发投资32.5亿元,增长26.5%。“十五”时期,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8.29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4倍,年均增长22.5%,增速比“九五”期间快12.5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1.9亿元,年均递增27%。 工业投资步伐加快。全市完成工业投资53.6亿元,增长34.8%,高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2个百分点。其中技术改造投资47亿元,增长38%。全年实施技改项目465个,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重点项目46个,增长64.3%,其中新开工重点项目25个,增加10个。 全年主要新增生产能力:发电量3.42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3.15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1公里;新建公路30公里,改建公路344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7公里,扩建面积87万平方米;锌冶炼2.4万吨,原煤10万吨,水泥52万吨,棉纺锭11.3万锭,中成药1000吨,纯碱1万吨,钾肥5.8万吨。 (四)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通信业增加值29.44亿元,增长10.2%。 交通营运能力继续增强。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6.91万辆,其中本年新注册0.83万辆。年末私人汽车拥有量2.91万辆,其中本年新注册0.65万辆。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391600万吨公里,增长17.8%。水运货运周转量36800万吨公里,增长94%;公路客运周转量533526万人公里,增长10.8%,水运客运周转量1000万人公里,下降24.3%。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3亿元,增长15.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为18.18亿元,增长17.1%,邮政业务总量为1.12亿元,下降5.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7.97万户,比“九五”末增加27.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9.11万户,比“九五”末增加72.11万户。五年新增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1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49部/百人。 (五)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13亿元,增长13.9%,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2%。其中:城市零售额111.11亿元,增长15.4%;县城零售额24.23亿元,增长12.9%;县以下零售额45.78亿元,增长1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6.43亿元,增长13.8%;餐饮业21.44亿元,增长16.4%;其他行业3.26亿元,增长3.4%。按所有制性质分,公有制经济零售额35.09亿元,增长11.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17.61亿元,增长4.6%;个体经济90.21亿元,增长15.9%;私营经济51.29亿元,增长13.6%。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291个,全年成交额148亿元,增长11%,其中农副产品市场成交额44.5亿元,增长12%。全市亿元市场11家,成交额107亿元。芦淞服饰市场进入全国十强。 外向型经济继续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68829万美元,增长16.7%。其中出口54390万美元,增长12.3%,进口14439万美元,增长36.7%。出口市场呈现多级化,对美国、日本、尼日利亚、加拿大等传统市场出口增幅在20%以上,对荷兰、芬兰和南非等新开辟的市场出口成倍增长。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全年实际利用内资60.86亿元,增长33.9%;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2家,实际利用外资16125万美元,增长26.2%。“十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5.18亿美元,为“九五”时期的2.1倍,年均增长28.4%,引进内资186.86亿元,年均增长28%;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5.76亿美元,年均增长13.4%,进出口总额稳居全省第二位。 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市星级宾馆27家,增加4家,其中四星级以上宾馆3家,星级宾馆共有客房2100间,床位5000张;旅行社39家,增加1家。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97.27万人次,增长17.3%。境外游客2万人次,增长37.2%;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17亿元,增长15.7%,其中旅游创汇收入510.25万美元,增长41.5%。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公报中美元兑人民币按2005年年平均汇率8.1917:1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