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1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所,在校学生人;职业中学33个,在校学生17089人;中等专业学校所,在校学生人;普通中学239所,小学在校学生23.4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 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 文化艺术活动比较活跃,文化产业进一步繁荣。年末,全市有文化产业结构116个,年内组织大型文艺活动35场次,5个专业剧团共演出825场,专业艺术、群众文化获奖21项次。剧本《五彩石》、《窑湾谣》获省“田汉戏剧文学奖”二等奖,全国“蒲公英”美术、书法比赛获1个金奖,全省“蒲公英”声乐器乐比赛获1个金奖。农村及社区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湘乡市举办了首届文化旅游艺术节,岳塘区建成全省文化先进区,岳塘霞城乡文化站、雨湖先锋乡文化站评为省“百强集镇文化站”,雨湖鹤岭镇评为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歌舞之乡”全市城区放映电影2161场次,农村放映17131场次。《湘潭日报》、《湘潭晚报》全年分别出版期,期发份数份。文博图书工作有较大进展,出土了一批文物,举办了一系列大型展览,彭德怀故居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湘乡新建博物馆正式开馆。5个公共图书馆广泛开展了“全民读书月”活动。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明显提高。年内完成了城区有线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工作,开通了9万户新网络信号,传输电视节目48套,正式开通了有线电视高速多媒体数据广播,节目图象质量明显好转。全年各媒体共有12条稿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60多条稿件在省级电视台播出,70多条稿件在省电台播出。都市频道创作的电视专题片《乐魂》、电台制作的广播剧《韶山红杜鹃》双双获得了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广播电视奖三等奖。 卫生事业继续向前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个,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医生人,床位张。全年共接诊病人439.65万人次,完成大、中型手术2.91万台次,平均治愈好转率为95.4%。传染病控制较好,传染病发病率比上年下降12.6%。妇幼保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孕产妇死亡率为29/10万,为全省最低;新生儿死亡率19‰,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采、供血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全市无偿献血已达100%,成分输血达74%。医教科研成果显著,全年科研立项26项,已通过科研成果鉴定18项,占全市科研成果鉴定总数50%。在雨湖区6个中心街道全面推行社会医疗服务工作,居民受益人口覆盖率达65%以上。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全市各单位开展健身活动共计200多项,15万多人次参加,体育人口比例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在全省第九届体育舞蹈比赛中获摩登舞新人组一、二名,新人组单项华尔兹第一名。在省文联举办的国标舞比赛中获4个第一名,1个第三名。参加湖南省少儿网球赛,夺得18枚金牌中的14枚,参加湖南省第三届残疾人少年运动会,夺得总分第三名。在省常规比赛中,金牌数,奖牌数均列全省第三。 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2001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80.4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44.76万人,女性人口135.71万人,农业人口202.83万人,非农业人口77.64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1‰,比上年下降1.2个千分点;死亡率5.8‰,下降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3‰。计划生育管理加强,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5.5%,多孩率和意外妊娠率分别控制在0.76%和0.7%。继续大力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由上年的112.52:100下降到110.38:100。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由于政府通过增加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城镇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等有效途径,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抽样调查统计,2001年城镇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6661元,比上年增加612元,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2790元,比上年增加231元。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吃、穿消费比重下降,用、居、行、玩和医疗消费比重上升的格局。全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333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支出分别增长40.4%和45.5%。 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家,收养人数人,敬老院所,在院人数人,全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人数2.41万人,比上年增长35.9%,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2.94万人,全年实付养老金3.6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4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545.91万元,增长26.2%。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参保人数达17.2万人,其中大型企业托管7.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费收缴率达95.9%。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一定成效。2001年环保工作重点继续放在控制新污染、治理老污染上。全年共审批各类新建项目249项,拒批13个污染严重的项目,建设项目环保申报审批率达100%。全面清理“九五”期间审批的450余个新建项目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催办“三同时”验收项目56个,实施行政处罚8个,依法关停5个。全面推进重点企业污染源达标工作,下达限期治理项目40余个,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达标率为97.8%。全年征收排污费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85.7%。城市气化率、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均有所改善。 经济的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仍然突出,生产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文化,部分大型工业企业仍难以走出困境,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收。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就业和再变业形势仍不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