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长沙市统计局

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6.78亿元,比上年增长61.87%;完成新产品产值182.08亿元,增长21.77%,新产品产值率达14.47%;完成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474.25亿元,增长28.65%,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7.6%。

企业效益水平继续提升。全年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7.07亿元,比上年增长43.6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利润28.54亿元,增长25.25%;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5.2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13.7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8.25%,比上年提高22.80个百分点,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7313元/人,增长21.88%;总资产贡献率为20.41%,提高2.0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69%,提高0.30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97次,提高0.19次;资产负债率为52.92%,提高0.3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73%,提高0.97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13.32%,下降3.65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50504个,从业人员45.96万人,其中企业6860个,从业人员22.73万人;工业个体户43644户,从业人员23.23万人。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年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实现利税总额36亿元,增长12%;房屋竣工面积2581万平方米,增长6%;房屋建筑竣工率为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跨上千亿新台阶。全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72.77亿元,增长21.76%。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03.86亿元,增长18.53%,所占比重为31.24%;更新改造投资156.53亿元,增长26.37%,所占比重为16.1%。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41.69万平方米,增长3.83%,住宅销售额为168.67亿元,增长21.24%。全年新增固定资产 418.54亿元,增长13.3%。

宏观调控效应显现,房地产开发产销增速回落。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上年回落幅度较大,达27.5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741.69万平方米,增长3.83%,增幅回落10.30个百分点。

从投资的产业结构分布看。在全市城镇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不含水利建设投资)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8.27亿元,增长28.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38.83亿元,增长21.2%。

非国有单位成为全市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全年全社会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798.08亿元,比上年增长30.5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3.23%,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38.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2.7%。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升温。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增速提升0.3个百分点,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0%。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市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0%,所占比重为81.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2%。按行业分组,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729.98亿元,增长16.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7.86亿元,增长17.2%;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7.77亿元,增长12.2%。

消费品零售结构升级加快。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6.9%;家具类零售额增长63.7%;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增长34.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27.9%;汽车类零售额增长40.5%。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运输周转量153.9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45%。旅客周转量107.36亿人公里,增长8.50%,其中铁路38.07亿人公里,增长6.49%;公路50.63亿人公里,增长9.19%;水运0.047亿人公里,下降61.43%;民航18.61亿人公里,增长11.43%。货物周转量109.50亿吨公里,增长9.10%,其中铁路46.95亿吨公里,增长3.32%;公路48.05亿吨公里,增长7.44%;水运14.26亿吨公里,增长43.15%;民航0.25亿吨公里,增长0.37%。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提速。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56%,其中电信完成业务总量52.22亿元,增长16.90%。全市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29.04万门,增长5.69%。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54.21万户,增长16.3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77.92万户,增长19.27%。固定电话普及率为40.3户/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9.9户/百人,分别比上年提高5.1户/百人和8.9户/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继续增长,年末用户达88.29万户,增长23.12%。

七、对外经济与旅游

外贸进出口总额稳步增加。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为29.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出口总额19.30亿美元,增长21.0%,进口总额10.00亿美元,下降8.1%。市归口管理进出口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3.42亿美元,增长16.8%,其中出口总额14.04亿美元,增长39.4%;进口总额9.38亿美元,下降6.0%。在全市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5.53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4.44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8.7%和23.0%;在全市进口总额中,机电产品6.87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2.72亿美元,分别占进口总额的68.7%和27.2%。

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全年全市利用外资项目(企业)达206个,比上年增加56个;合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7.63亿美元,增长12.2%;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2.03亿美元,增长33.3%。全年新增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项目472个;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为203.10亿元,增长15.2%。

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6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国内旅游收入197.95亿元,增长13.1%;接待入境旅游者40.63万人次,增长59.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08亿美元,增长52.5%;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222.6亿元,增长16.5%。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643.60亿元,比上年增长8.02%;金融机构现金支出5545.70亿元,增长8.05%;货币回笼97.90亿元。存贷款余额稳定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合计,下同)2756.80亿元,比年初增加433.3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93.04亿元,比年初增加138.6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82.50亿元,比年初增加426.4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54.34亿元,比年初增加112.45亿元,中长期贷款1495.71亿元,比年初增加275.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