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竞技体育再上新台阶,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运动会上共获奖牌47枚,其中金牌24枚,银牌16枚,铜牌7枚;在悉尼伤残奥运会上夺得一金、一银、一铜,填补了我市奥运金牌的空白。全民健身工作逐步走向社会化,年内共举办全市性大型体育活动4次,各单位、各体协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230多次,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120万人次。体育产业进一步壮大,电脑体育彩票成功发行,全市累计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功能有了新的拓展。全市城市建设投入大幅增加,城建总投资9.5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亿元。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天鹅广场、人行天桥、白云大道等形象工程投入使用,城市亮化美化工程扎实进行,竹皮河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园林城市建设取得实效,城区植树7.6万株,退耕还林240亩,铺设地被植物2.3万平方米,中心城区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市容环境状况持续好转,“门前三包”达标率达到95%以上。中心城区南移步伐加快,掇刀开发区商住楼、小商品一条街等项目进展顺利。各县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钟祥市皇庄水厂三期工程、京山县新市大道南端续建工程等项目均已完工,沙洋县完成了洪岭大道、荷花路等主要街道路面及配套建设,城市氛围日益浓厚。小城镇建设全面发展,全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500万元,64个乡镇规划编制全部完成,小城镇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载体作用加强。 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一控双达标”工作成效显著,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基本实现。全年环保施工项目总数44个,投入污染治理资金6750万元,比上年增长51.9%。122家限期治理达标企业已完成治理任务或关停转产120家,达标率为98.4%;其中省重点考核的13家企业完成10家关停2家,达标率为92.3%。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7.99%,工业废水处理率98.16%,废气处理率99.22%。城市环境得到整治,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全市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值达到国家标准。生态保护整体推进,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初见成效;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广,共建成处理装置57座。 十二、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04元,比上年增长8.7%;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元,比上年增长50元。消费结构改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9%,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再就业工作有所加强,全市年末下岗职工1.5万人,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再就业2.16万人,再就业率达60.2%;全年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3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7%。狠抓社会保险工作,年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5.66万人,收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1.36亿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2.06万人,收缴失业保险基金0.17亿元。全年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0.35亿元,确保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参保单位2236家,参保职工8.73万人,行政事业单位参保率达100%。 社会福利事业整体水平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社会福利院84所,收养3344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个。年内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救济17.21万人次,发放救济款1135.07万元。全年妥善安置退伍军人809人,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071万元,筹集社会福利基金214万元。 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经过精心组织,全社会共同参与,圆满完成入户登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进入录入汇总阶段。 注: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