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4 濮阳市统计局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在全市150个重点项目中,有101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完成投资92.5亿元。一批关系全市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新突破。林纸一体化项目年产10.8万吨杨木化机浆、中原大化年产3万吨三聚氰胺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国电2×20万千瓦热电项目1#机组基本具备发电条件。阿深高速公路濮阳段、中原大化50万吨甲醇、同力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范县陆集移民建镇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濮范高速公路完成勘测定界、清点丈量工作。备受广大市民关注的城市用水黄河取水口改建工程9月28日开工建设。中原乙烯30万吨改造、2×35万千瓦燃气发电项目、利用卤水资源发展盐化工项目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正在积极做前期准备。年初向全市人民承诺的12件实事,已完成10件,其他两项跨年度工程完成年计划进度。

房地产开发快速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0.47亿元,比上年增长46.5%。施工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市在建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08.27万平方米,增长13.2%,其中商品住宅100.03万平方米,增长22.2%。市场供需两旺。全市商品房屋竣工面积40.61万平方米,增长222.1%;商品房销售面积45.52万平方米,增长14%。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天然原油开采37.16万吨,天然气开采2.03亿立方米;新增公路里程116.5公里,新增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2.85公里,新增学生席位2810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万亩。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1.8亿元,增长17.8%;县的消费品零售额37.1亿元,增长8.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1.4亿元,增长17.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2.2亿元,增长9.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6.4亿元,增长42.6%;其他行业零售额1.6亿元,增长14.3%。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汽车、电子出版及音像制品等住、行、娱乐类商品销售额持续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23.0%、22.5%、10.3%和15.8%。数码相机、彩色电视机、移动电话、轿车等反映消费水平提高的商品销售量分别增长13.5%、20.5%、15.8%和16.0%。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1656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0%。其中,出口总额15743万美元,增长57.0%;进口总额821万美元,下降67.4%。出口产品分布国家继续增加。

利用外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审批设立15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3680万美元,增长25.8%。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外派劳务合同额33002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3837万美元,外派人数4603人,分别占年目标的157.2%、250.9%、230.2%,3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对外开放工作进入新阶段。在全市统一组织参加的招商活动中,我市共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21.1亿元。在浙江萧山、台州和山东青岛进行的招商活动中,与外商共签订项目64个,总投资47.8亿元。成功举办了世界张氏总会第二届恳亲大会,组织参加了第15届华东交易会等11个国内外商品交易活动,共签约外贸交易额3809万美元,内贸交易额8.54亿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邮电业稳定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212公里,新增171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1.6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8%。旅客周转量17.2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9%。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32亿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5亿元,增长15.4%;电信业务总量8.17亿元,下降3.9%。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71.9万门,比上年末增加110.34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2.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1.8万户,增加21.8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5.2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94万户。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17.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4%;旅游总收入2.72亿元,增长10.2%。其中,接待国际游客0.86万人次,增长30.0%;接待国内游客217万人次,增长5.3%。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4处,星级酒店15个,旅行社42家。旅游外汇收入84.37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6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3亿元,同比增长28.9%;地方财政支出完成38.6亿元,同比增长38.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4.8亿元,同比增长36.8%。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31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7.0亿元,增长7.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7.2亿元,增长1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41.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7.0亿元,增长7.9%;中长期贷款余额42.2亿元,增长12.7%。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27.0亿元,增长13.4%。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4亿元,增长7.7%。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保费收入9.4亿元,比上年下降1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8.1亿元。全年赔款及给付0.9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0.8亿元,人身险赔付0.1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农村教育得到巩固和加强。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26.5万平方米,提前一年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中小学危房改造目标;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安排资金4923万元,资助困难学生406965人次。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巩固提高,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100%和99.74%,扫除青壮年文盲12879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全年安排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22104人。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显著扩大,在校生达到107189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2604人,;普通高中规模持续扩大,在校生达到74585人,城市市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全市普通高校1所,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达到8734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6155人。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16项,省级科技项目23项,国家级项目6项,获濮阳市科技进步奖40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1项,获省奖数量和质量居全省前列。全年申请专利359件,上年增长12%,授权专利180件,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