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摩托车 31.9万辆 26.4 原 煤 610.7 万吨 10.5 原油加工量 456.9万吨 5.4 发电量 168.3亿千瓦小时 18.9 钢 46.8万吨 51.6 10种有色金属 36.5万吨 129.0 铝 33.9万吨 153.4 水 泥 247.6万吨 -11.0 平板玻璃 1466.1万重量箱 -0.3 轴 承 5840.7万套 -5.4 矿山机器总重量 6.0万吨 70.1 耐火材料 34.1万吨 34.3 化肥(折纯量) 15.8万吨 -7.0 大中型拖拉机 10933台 54.7 程控交换机 6.5万线 123.2 黄 金 7344千克 8.8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我市紧紧抓住省建设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契机,强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以先进制造业、火电、铝工业和石油化工四大产业基地为重点,力促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和关联性强,对工业发展起支撑和主导作用的项目投产,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升级,新的产品、产业结构框架初步形成。据测算:在工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下,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拉动GDP增长9.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和出****货值高速增长,工业新产品产值达34.6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出****货值达28.83亿元,增长96.7%。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50.9亿元,比上年净增163.8亿元,增长36.4%。限额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8%,产销基本衔接。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11,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利税总额49.7亿元,实现利润17.2亿元,分别增长31.4%和70.8%,双双刷新历史最好记录。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具有新资质和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80.3亿元,比上年增长6.8%。施工单位施工工程3962个,增长13.2%。建筑企业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实现利润0.8亿元。工程质量稳步上升,按单位工程个数计算的一次交验合格竣工工程率达92.3%。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2.3亿元,比上年增长35.9 %,投资总量力创全市新高。其中,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39.5%。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88.8亿元,比上年增长45%;更新改造投资21.8亿元,增长28.8%;房地产开发投资20.8亿元,增长22.2%。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2003年,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机遇,大力推进以交通、农林水和洛南新区开发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20.35亿元,比上年增长72.0%;邮电通讯业投资6.71亿元,增长96.7%;文化教育卫生投资10.15亿元,增长1.6倍;农林畜牧渔水利业投资2.77亿元,增长64.7%;城市公用设施及社会服务业投资16.61亿元,增长72.9%。 工业投资持续回升。全年工业完成投资50.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比上半年加快14.4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工业完成投资16.12亿元,原材料工业完成投资20.77亿元,机械电子工业完成投资6.12亿元,轻纺工业完成投资2.75亿元。 房屋开发和商品房销售增势强劲。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商品房竣工面积达184.8万平方米,销售面积达152.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8.2%和79.5%。 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30万吨;电解铝6万吨;石墨及炭素制品12万吨;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77.72万千伏安;新建公路209.28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新增31.33公里;新增长途电线电缆线路长度74.95公里。 五、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继续繁荣活跃。市场消费尽管受“非典”冲击,仍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32.54亿元,增长13.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4.22亿元,增长9.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1.26亿元,增长13.0%;餐饮业零售额26.15亿元,增长12.7%。从销售方向看:消费升级态势比较明显,住、行和教育等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汽车、通讯器材和家具及家装材料等保持旺销势头。从零售业态看:新型营销业态进一步扩张,连锁店、超市、量贩、专卖店等吸引力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