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积极推进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全市经济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市场贸易更加繁荣,财政金融运行良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一、综合 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0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7%,人均生产总值27798元(折合352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1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1070.5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853.9亿元,增长13.2%。产业结构出现新的变化,由上年的4.4∶52.5∶43.1调整为3.8:53.5:42.7,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104.4亿元,增长23.0%,占生产总值的55.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增强,年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0.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稳中趋升。全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0%,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9%,衣着价格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1%,居住价格上涨5.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下降0.7%,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9%。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12.5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56.2万人,增长1.8%;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54.6万人,增长0.3%。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20.5万人,下降6.3%;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7.8万人,增长4.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64.2万人,增长4.6%;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为29.2∶31.0∶39.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3.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5%。 二、农业 全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7.1亿元,比上年增长6.6%。粮食总产量164.9万吨,增长7.8%。其中夏粮总产量77.7万吨,增长7.4%;秋粮总产量87.2万吨,增长8.2%。全年棉花总产量0.7万吨,增长2.1%;油料总产量17.8万吨,增长0.3%;蔬菜总产量282.7万吨,增长6.7%;水果总产量25.4万吨,增长7.7%。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57.2千公顷,与上年持平;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6.9千公顷,下降2.3%;油料种植面积57.0千公顷,下降1.7%;棉花种植面积6.6千公顷,下降4.3%。粮经比由上年的69.0:31.0调整为69.5:30.5。 全年肉类总产量28.3万吨,比上年增长9.2%。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22.9万吨,增长10.2%;禽蛋产量20.5万吨,增长6.1%。奶类总产量28.9万吨,增长40.2%,其中牛奶产量25.8万吨,增长45.6%。水产品产量10.0万吨,增长19.0%。 全年完成育苗面积5.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6%;幼林抚育面积23.6千公顷,增长31.0%;成林抚育面积43.8千公顷,下降0.2%;造林面积5.9千公顷,下降29.7%;四旁植树1293.0万株,增长8.1%。 全年农田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6千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千公顷。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23.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9%;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为11.3万台和11.0万辆,分别增长0.8%和0.6%。全年农村用电量32.8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5%。化肥施用量(折纯)22.0万吨,比上年增长2.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9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723.0亿元,增长23.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96.8亿元,增长7.5%;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95.1亿元,增长24.7%;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385.2亿元,增长25.9%;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7.8亿元,增长30.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59.9亿元,增长13.2%;私营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78.2亿元,增长44.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50.2亿元,增长24.8%;重工业完成增加值572.8亿元,增长22.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食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2.0亿元,比上年增长35.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137.6亿元,增长32.3%;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3.4亿元,增长30.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112.2亿元,增长2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78.9亿元,增长12.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49.3亿元,增长6.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0.1亿元,增长13.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快速增长,其中氧化铝产量234.3万吨,比上年增长35.3%;原煤产量6698.8万吨,增长33.2%;速冻米面食品产量59.6万吨,增长83.9%;方便面产量25.5万吨,增长24.7%;卷烟产量436.7亿支,增长6.9%;汽车产量47688辆,增长33.2%;发电量206.1亿千瓦时,增长0.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39.2%,比上年提高52.8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91.6亿元,增长38.4%;实现利税356.7亿元,增长66.2%;实现利润213.4亿元,增长85.2%;全员劳动生产率134685元/人,增长18.1%(按可比价计算);流动资产周转速度3.2次/年,比上年加快0.5次/年;资产负债率62.2%,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共完成建安工作量394.0亿元,增长31.5%;实现利润总额6.0亿,增长46.7%;实现税金总额12.4亿元,增长29.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5.0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11.1亿元,增长35.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95.8亿元,增长21.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0.0亿元,增长39.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投资29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1%;民间投资完成495.3亿元,增长61.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29.9亿元,增长36.8%。工业投资全年完成326.3亿元,增长53.8%;其中电子行业投资增长167.8%,化工行业投资增长143.0%,食品行业投资增长128.1%,机械行业投资增长112.9%,建材行业投资增长109.1%,纺织行业投资增长5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