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4 洛阳市统计局

洛阳市统计局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强力推进城镇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呈现快速、协调的发展态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一、 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5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286.5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194亿元,增长11.5%。

市场物价稳定。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上涨2.5个百分点。

各类价格指数如下:(以2001年平均价格为100)

项 目                        指 数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               101.1

其中:服务项目                 102.5

1.食 品                     100.8

粮 食                          96.6

肉禽及其制品                   107.0

蛋 类                          102.4

水产品                          90.1

鲜 菜                          106.7

鲜 果                           96.7

2.烟酒及其制品               98.3

3.衣 着                      99.5

4.家庭设备及用品             97.2

5.医疗保健用品               102.1

6.交通通讯工具               98.9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100.2

8.居 住                      105.5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55.8万人,城镇在岗职工53.5万人。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5万人。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全年有1.8万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民间投资跟进不快,社会投资尚未全面启动;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县(市)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 农业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面积继续扩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种植业结构继续向纵深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蔬菜面积扩大8.5万亩,油料面积扩大3.7万亩,棉花面积扩大0.2万亩,优质强筋专用小麦面积达74.2万亩,中药材面积达45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4.08万亩,其中牡丹种植面积达1.41万亩。

粮食总产与上年持平略增。受调减播种面积和严重干旱的影响,全年粮食产量166.95万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夏粮产量67.77万吨,减产20.3%;秋粮产量99.18万吨,增产25.3%。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2002年产量        比上年±%

粮 食            166.95万吨           1.6

其中:夏 粮      67.77万吨            -20.3

秋 粮            99.18万吨            25.3

油 料            59248吨              16.5

其中:花 生      43475吨              14.0

油菜籽           6596吨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