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化学纤维 20.31万吨 15.4 饮料酒 50213.00吨 22.4 卷烟 21.9万箱 9.5 摩托车 25.25万辆 51.3 原煤 553.00万吨 115.6 原油加工量 433.55万吨 2.3 发电量 141.56亿千瓦小时 12.0 钢 30.86万吨 25.4 钢材 7.73万吨 16.6 10种有色金属 15.84万吨 66.1 水泥 279.70万吨 4.7 平板玻璃 1470.73万重量箱 4.4 轴承 6162.90万套 16.9 矿山机器总重量 3.53万吨 23.9 耐火材料 24.74万吨 15.8 化肥(折纯量) 16.99万吨 -15.2 多晶硅 31388千克 22.7 大中型拖拉机 7067台 16.8 黄金 4429千克 33.4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我市紧紧抓住省建设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强力推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1648”工程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启动了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和关联性强,对工业发展后劲起支撑和主导作用的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升级,新的产品、产业结构框架初步形成。据测算:在工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下,新增工业增加值拉动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占工业增量的58.6%。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加强,工业新产品产值达25.09亿元,比上年增长34.7%。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上升。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7.35亿元,同比增长10.5%。限额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5%,产销基本衔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5.6,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为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实现利税总额36.29亿元,同比增长50.9%,扭转了在低谷中徘徊的被动局面。实现利润 9.03亿元,结束了倒亏。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市具有新资质和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74.2亿元,增长8.9%。施工单位施工工程3537个,增长12%。建筑企业效益有所好转,实现利润1亿元,利税5亿元,均比上年提高20%以上。工程质量稳步提高,按单位工程个数计算的工程质量优良品率达47.3%,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0.5亿元,增长19.5%。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 61.3亿元,增长24.5%;更新改造投资17亿元,增长17.5%;房地产开发投资17亿元,增长27.2%。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2002年,市委、市政府以两创为契机,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变城市面貌,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为重点,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全市城市道路建设成为热点。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1.8亿元,增长15.8%。其它基础设施如文化教育卫生投资达3.9亿元,邮电通讯业投资达3.4亿元。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工业完成投资42.4亿元,同比增长30.2%,占全部投资总额的38.4%。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15.9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6.2亿元;电力工业投资6.6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原料制品业投资5.5亿元;机械工业投资4.7亿元。 房屋开发和商品房销售增势强劲。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0亿元,增长27.2%。商品房竣工面积达133.7万平方米,销售面积达83.4万平方米。 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75万吨;电解铝26万吨;石墨及炭素制品8万吨;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3.15万千伏安;新建公路26.5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新增78.4公里;新增长途电线电缆线路长度1.5万公里。 五、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3.0亿元,增长12.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1.6亿元,增长8.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7.6亿元,增长12.3%;餐饮业零售额23.7亿元,增长12.4%。从销售方向看:今年消费热点脉络走势非常清晰,大的消费热点如家用电脑、家用电器、汽车、移动电话、家具及家装材料等已经形成。从零售业态看:新型营销业态进一步扩张,连锁店、超市、量贩、专卖店等吸引力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