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3 郑州市统计局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35.7亿元,比上年增长7.1%;完成建安工作量143.0亿元,增长8.8%。施工单位工程个数6197个,增长4.3%,其中投标承包工程4585个,增长26.8%,投标承包工程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74.0%;施工房屋面积17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1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7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9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其他经济单位214.9亿元,增长20.5%;集体经济77.3亿元,增长6.5%;城乡居民个人48.5亿元,增长6.4%。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完成119.1亿元,增长17.6%;更新改造完成25.8亿元,增长12.7%;房地产开发完成59.6亿元,增长25.2%。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4.1亿元,比上年下降18.9%;第二产业投资完成96.3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30.3亿元,增长17.9%。从行业看,工业、交通、运输投资增长较快,工业投资完成94.9亿元,增长18.5%;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完成63.1亿元,增长97.8%;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完成18.9亿元,下降18.9%。

全年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525个,比上年增加35个。建成投产项目394个,项目建成投产率44.7%。新增固定资产2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7.0%。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市68项(计99个子项)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43.9亿元。其中,环城快速路、中原西路、紫荆山南路、郑花北路、德化街步行街等38条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如期完工;郑少高速等续建项目按计划推进;郑州航海体育场工程、郑州移动通信生产楼工程等相继建成;安飞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年产208万支玻壳和408万支玻锥已点火试生产。郑州供水工程邙山干渠南段工程实现了供水;郑州市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陆续投入运营;东风渠、熊耳河截污综合治理工程如期推进;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和道路基础设施项目一期竣工验收,二期顺利进行;文化、教育、体育和卫生设施建设、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95.3亿元,增长12.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5.6亿元,增长10.0%。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完成279.1亿元,增长12.6%;餐饮业零售额49.9亿元,增长16.4%;制造业零售额41.5亿元,增长4.7%;农业生产者零售额44.1亿元,增长6.0%;其它零售行业零售额16.3亿元,增长7.9%。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积极调整经营结构,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围绕假日经济开拓市场,营造宽松、便利、规范的消费环境。“春节”、“五一”、“国庆”三个黄金周,十大零售商场零售额实现3.3亿元,同比增长6.5%。

商贸城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全市共有批零贸易业餐饮业网点12.4万个(含个体批零贸易、餐饮商户及商品交易市场内摊位数),其中批零贸易餐饮企业单位数8444个;商品交易市场330个,其中,综合市场181个,专业市场142个,其它市场7个。批零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商品交易市场销售总额3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商品交易市场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辐射力进一步增强。现代流通方式在市场主导地位增强,连锁超市、便民店、专卖店等新型商业业态使经营水平更加提高。抓住加入WTO的契机,大力招商引资,北京华联、国美电器、凯利农万货、普尔斯马特、百脑汇、百盛、必胜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商业巨头纷纷抢滩郑州,为商贸城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成功举办了2002年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暨海峡两岸经贸博览会,总成交额54.4亿元;其中,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25个,合同金额达15.6亿元。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全年全市直接进出口总额1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直接进口总额3.5亿美元,增长5.1%;直接出口总额6.9亿美元,增长4.2%。在出口产品中,一般贸易出口6.1亿美元,增长0.7%;加工贸易出口0.7亿美元,增长35.1%。分地区看,出口亚洲3.5亿美元,增长7.1%;出口非洲0.4亿美元,增长36.5%;出口欧洲1.6亿美元,增长3.0%;出口大洋洲798万美元,增长10.5%。

利用外资形势较好。全年新批外资企业67个,比上年增加9个;合同外资额2.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7%;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0%;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91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0%;对外借款45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3.0%。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迅猛。全年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1036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5%;完成营业额72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2%。对外劳务输出6296人,比上年增长35.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稳定发展。全年交通、邮电业完成增加值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交通运输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266.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6%。其中铁路188.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4%;公路77.7亿吨公里,增长8.6%;航空0.25亿吨公里,增长5.8%。完成客运周转量148.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9%。其中铁路62.5亿人公里,下降6.6%;公路67.7亿人公里,增长12.5%;航空18.4亿人公里,增长15.5%。公路里程达到5715.8公里,比上年底增加26.5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4.9亿元(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3.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1亿元,增长8.8%;电信业务总量40.8亿元,增长25.0%。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到154.4万户,比上年增长30.6%,移动电话新增用户36.2万户。全社会年末电话机数329.6万部,比上年增长14.7%。电话普及率达到48部/百人。公用通讯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共有公用电话3.0万部,比上年增长7.1%;IC卡电话1.58万部,比上年增长36.2%。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29.2万户,比上年增长4.7%。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旅游业增加值完成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2002年来我市观光、旅游以及从事各项交流活动的境外人员1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全年接待过夜的海外游客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其中外国游客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港澳台同胞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6%。旅游外汇收入54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7%;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902万人次,增长12.3%;旅游总收入达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