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3 郑州市统计局

全年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达660个,项目建成投产率43.8%。新增固定资产1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5.5%,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市话程控交换机29万门,乳制品500吨/年,粮食仓库储量1.23亿公斤,铝加工880吨/年,耐火材料制品3500吨/年;医院病床1040张,学生席1.88万个,建筑面积达7.9万平方米。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0万吨/日。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市59项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22.4亿元。其中:全长15.56公里的航海路、西环路南段拓宽工程已建成通车,金水大道综合治理工程全面竣工,郑州供水工程、郑州污水净化工程已建成投入运营,河南报业大厦已竣工交付使用,郑州热力总公司兴隆铺热电厂工程2×2.5万千瓦供热机组已部分运行,“九桥九路”工程、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登封铁路工程、郑州园林绿地建设工程等进展顺利。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226.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3%。其中铁路156.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5%;公路70.1亿吨公里,增长15.1%;航空128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8%。完成客运周转量125.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1%。其中铁路60亿人公里,增长10.5%;公路56.3亿人公里,增长7.8%;航空8.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3%。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2.3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亿元,比上年增长27.3%;电信业务总量40.5亿元,增长34.0%。市话总容量204万门,比上年增长51.1%;移动电话新增用户15.5万户,增长12.3%,年末用户达到58.3万户。全社会年末电话机数204.5万部,比上年增长28.9%。公用通讯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共有公用电话3.6万部,比上年增长24.1%;IC卡电话1.15万部,比上年增长1.3倍。数字数据业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继续高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8.5万户,比上年增长4.9倍。

六、国内贸易

扩大内需见成效,市场销售稳中趋活。2000年各商业企业以“假日经济”为契机,鼓励引导刺激消费,激发了广大市民的购买积极性,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1.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38.6亿元,增长10.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07亿元,增长11.2%。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完成214.2亿元,增长12.1%;餐饮业零售额47.9亿元,增长14.6%;制造业34.6亿元,增长6.1%;农业生产者零售额36.1亿元,增长5.5%;其它零售行业零售额12.8亿元,增长5.3%。“九五”时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1417亿元,年均增长16.0%。

商贸城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批零贸易业餐饮业网点12万个(含个体批零贸易、餐饮商户及商品交易市场内摊位数),其中批零贸易餐饮企业单位数6658个;商品交易市场330个,其中:综合市场181个,专业市场142个,其它市场7个。批零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8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商品交易市场销售总额253亿元。全市已形成以二七广场、碧沙岗、花园路为中心的三个一级市场为龙头,以十几个相对集中的区域性二级市场和数十条特色一条街为骨干,以遍布全市的商贸市场和居住区的连锁店、便民店形成的三级商业群为基础的零售商业服务网络。郑州市场的辐射力日趋强劲,已成为全国中西部地区商品交易最活跃、最集中的商贸城市之一。2000年成功地举办了河南经济贸易洽谈会、豫沪经济合作洽谈会暨2000年上海商品博览会、大连商品郑州展销会和郑州商品交易会等大型贸易活动。

七、对外经济

全市对外贸易呈现恢复性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直接进出口总额8998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直接进口总额27837万美元,增长18.2%;直接出口总额62145万美元,增长18.4%。分地区看:出口亚洲33119万美元,增长20.8%,出口南、北美洲分别为3258万美元和9309万美元,分别增长53.7%和19.6%,出口欧洲13574万美元,增长12.1%,出口大洋洲689万美元,出口非洲2195万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持续下降。全年新批外资企业70个,合同外资额1.2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5.3%;实际利用外资1.1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6.6%;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921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4.2%;对外借款210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7.7%。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新发展。全年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98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5.4%;完成营业额50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7%。全年派出人数3157人,年末在外6555人。

旅游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来我市观光、旅游以及从事各项交流活动的境外人员1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4%。全年接待过夜的海外游客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其中外国游客3.9万人次,华侨0.4万人次,港澳台同胞3.8万人次。旅游创汇465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8%;旅游总收入达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全市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200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工商税收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地方财政支出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用于文教科学事业费支出7.8亿元,增长21.1%;用于城市维护费支出4.3亿元,增长37.2%;用于基本建设支出3.3亿元,增长71.4%。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突破千亿元达1215.4亿元,比年初增加220.4亿元,增长22.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513亿元,比年初增加109.4亿元,增长27.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5.8亿元,比年初增加48.4亿元,增长9.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81.9亿元,比年初增加144.9亿元,增长19.7%。其中短期贷款578亿元,增长10.2%;中长期贷款178.5亿元,增长49.8%。

截止2000年底,全市已有7家股份制企业在深、沪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达108.9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4亿元,增长11.5%;人寿险保费收入7.2亿元,增长16.6%。全年赔付额2.89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99亿元,赔付率45%;人寿险赔金额0.9亿元,赔付率48%。全市共有160万人参加了各种类型的人寿保险,4.1万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