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投资规模继续增加,市场竞争力强的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全年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03个,比上年增加160个,完成投资208亿元,占投资总量的42.5%。工业投资完成304.4亿元,增长36%,占投资总量的62.2%。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滨大高速、220国道、北外环建成通车,津汕、威乌高速滨州段、滨州铁路滨港线及黄河公铁路大桥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四环五海”主体工程胜利竣工。滨州市区集中供热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增管网长度23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1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达到225万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投资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9亿元,比上年增长73.7%,商品房施工面积178.7万平方米,增长191.1%,商品房竣工面积24.1万平方米,增长74.6%,销售商品房34.2万平方米,增长194.8%,其中,住宅销售28.1万平方米,增长141.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城乡消费市场共同繁荣,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县及县以上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09.47亿元,增长16.2%,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70.26亿元,增长14.7%,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城乡市场的增幅差距由上年的6.4个百分点缩小为1.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及其它行业的零售额均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仍占主导地位。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3.83亿元,增长15.1%,市场份额达80%;餐饮业零售额29.28亿元,增长16.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市场份额达16.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他行业零售额6.62亿元,增长22.9%。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全年外贸进出口实现22.44亿美元,增长17.8%,其中出口12.41亿美元,增长37.3%,进口10.03亿美元,与上年持平。进出口首次突破20亿美元,仅用两年时间实现了由10亿美元到20亿美元的大跨越,绝对值保持全省第8位;出口跃上10亿美元新台阶,居全省第9位,增幅达37.3%,高于全省8.4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占总额的70%以上,居全省首位。进口跃居全省第7位。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96家,比去年增加30余家,骨干重点企业龙头作用突出,魏桥创业集团进出口额达到14.25亿美元,跃居全省生产企业之首。欧美市场出口份额增多,已占出口总额的20%。工业制成品比重达到94.8%,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明显增大,增幅40%以上。 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2005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6个,合同外商投资完成3.89亿美元,增长22.8%,实际外商投资2.36亿美元,居全省第10位,增长30.9%,其中全市外商直接投资(FDI)首次超过9000万美元,达到9354万美元,增长188%,增幅居全省第二。滨澳钻石飞机制造、宏大民用飞机零部件、亚美纤维、芬兰工业园电解镍、邹平环球金鹏金属等15个过千万美元的重点项目顺利落实。 外经工作取得新成果。新批境外企业1家,劳务输出225人次,营业额163万美元。劳务输出取得阶段性成果,惠民县被列入省重点劳务输出基地县。 企业境外上市迈出新步伐。邹平西王集团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全市第一只在香港发售的红筹股,融资6.1亿港币。亚光集团、京博集团、香驰粮油等数家企业境外上市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0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9公里,比上年增加28.8公里。滨大高速公路竣工通车,220国道滨州段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津汕高速大高至鲁冀界段,荣乌高速辛庄子至邓王段,大济路无棣至惠民段,惠青黄河大桥等进展顺利。一个以滨州为枢纽,贯通各县,连接周边省市的高等级公路主框架基本形成。地方铁路建设启动,基本框架开始搭建。小营到滨州铁路奠基动工,黄大铁路滨州段定测勘察工作全部完成。滨沾铁路去年动工,完成路基土方工程和小桥涵33座。 道路运输结构优化。公路客运周转量19.42亿人公里,增长20%;货运周转量19.36亿吨公里,增长18%。全市客运班次达2111个,通行总里程4.21万公里。营运车辆达到34321辆,其中,营运客车1319辆,32975个座位,出租车1650辆,8950个座位,营运货车10031辆,53109个吨位。营运客车中,高级、中级客车成倍增长;营运货车中,厢式货车、集装箱车、专用货车快速发展,全市高速客运、快速货运体系初步形成。 民用汽车发展加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68337辆,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14059辆、轿车7301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47825辆,其中本年新注册11107辆;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18612辆,其中本年新注册6159辆。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47亿元,增长8.2%。电信业务总量6.31亿元,增长16.3%。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00.85万门,全年新增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20.86万户,达到108.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17万户,增长33.0%,电话普及率达到60.8部/百人,增加11部。年末互联网用户数达到5.92万户,公用电话5.26万部。 旅游业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重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点整合提升成就突出。“中国孙子兵法城”、“魏氏庄园”、沾化县下洼镇“中国冬枣之乡旅游区”顺利通过国家AAA级旅游区验收评定,全市A级景区点发展到了4家。“中国冬枣之乡旅游区”同时通过了“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验收、评定。旅游收入大幅增长。全市星级宾馆年接待海外住宿游客3717人次,增长2.5倍。实现外汇收入208万美元,增长3.6倍。接待国内游客241.07万人次,增长7.2%;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4.24亿元,增长11.8%。实现旅游总收入14.41亿元,增长12.8%。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地方财政实力进一步壮大。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5.9亿元,增长5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11亿元,增长45.9%,增幅居全省第1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6.4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支出48.43亿元,增长31.3%,较好地支持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县区财政经济快速发展,位次普遍提升。其中邹平县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上升13个位次,居全省第11位。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过千万元的乡镇达25个,增加7个,其中过2000万元的乡镇13个,增加4个,过5000万元的4个,增加2个。 金融存贷款增长较快,经营效益持续改善。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99.94亿元,比年初增加55.27亿元,增长16.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7.29亿元,较年初增加1.69亿元,增长2.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0.59亿元,较年初增加28.26亿元,增长13.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31.90亿元,比年初增加61.26亿元,增长22.6%。金融机构总体效益状况良好,实现赢利7.55亿元,比上年增盈3.79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