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产销衔接良好,七成多重点产品保持增长。2003年,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4%。在全市重点统计的94种主要产品中,有73种产品产量与上年相比是增长的,占77.7%。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09.38亿元,增长50.0%,增幅比上年提高21.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0.66亿元,增长68.2%,提高48.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52.89亿元,增长58.7%,提高37.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25.7%。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163.86,比上年提高17.59点。 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全市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87家,职工7.8万人,完成总产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实现利税总额2.2亿元,增长9%;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7万元/人,增长9.3%。新开工施工面积62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73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52%和-1%。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全市纳入政府质量监督的工程1027个,建筑面积191.5万平方米,总造价33.8亿元,合格率100%;全市有14个工程被评为省优,4个获得“泰山杯”奖,40个工程被评为市优工程。招标投标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年招标投标推行面达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总量、增速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亿元,增长83.2%,投资总量、增幅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率达48.8%,比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在全社会投资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完成162.2亿元,增长109.7%;城乡集体投资完成11.6亿元,增长93.4%;个体私营投资完成24.2亿元,增长15.3%。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80.5亿元,增长105.7%;更新改造投资完成53.8亿元,增长89.9%。 新开工项目和大项目大幅增加,投资增长的后劲充足。在576个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施工项目中,新开工项目达422个,占施工项目的73.3%;计划总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138个,完成投资118.7亿元,占投资总量的73.2%。其中计划总投资过亿元的项目89个,完成投资101.7亿元,占投资总量的62.7%。 投资结构更趋合理。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6亿元,增长188.9%;第二产业投资107.0亿元,增长108.9%;第三产业投资52.6亿元,增长154.1%。房地产投资开发持续活跃。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7亿元,增长29.6%,其中商品住宅投资4.5亿元,增长43.0%;房屋施工、竣工面积分别增长8.4%和41.4%,房屋销售面积增长38.8%。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03年全市共确定31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2.7亿元,其中当年完成投资51.8亿元。博兴污水处理厂、惠民县热电厂、滨北热电厂、邹平县污水处理厂4个项目正式投入运行,邹平无水葡萄糖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通信基础设施工程、邹平魏桥工业园3个项目部分竣工投产,乡村公路改造已有1270公里通车。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增幅为1996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城乡市场销售共同活跃,城镇市场主导地位加强。县及县以上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5.13亿元,增长18.7%,所占市场份额达59.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7.74亿元,增长12.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增长快、比重大。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75.05亿元,增长14.6%,比重达80.8%,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07亿元,增长20.3%,占15.1%,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2003年进出口贸易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完成13.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8.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达7.01亿美元,增长53.0%,高出全省27.2个百分点,实现了在连续三年高速增长基础上的快速增长;进口6.81亿美元,增长119%,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多,增幅全省第一,形成了以进促出、大进大出的良性格局。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28.2%,比上年提高9.5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2个,合同利用外资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又跃上5亿美元的新台阶,共完成5.31亿美元,增长117.1%,增幅全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亿美元,一举达到3.82亿美元,增长473.9%,总量是改革开放20年全市利用外资的总和,总量跃居全省第六位,增幅全省第一,分别比上年前移了5位和13位。利用外资大项目进展顺利,企业境外上市取得重大进展,魏桥纺织集团在香港成功上市,创造了H股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三个最高的纪录,一批过千万美元的大项目资金陆续到位并开工建设。 外经工作取得新成绩。立足滨州实际,在外经工作方面确立了以劳务输出、对外工程承包和开办利用资源型境外公司为重点,收到明显效果。劳务输出116人次,增长193%;新批办理境外企业3家,境外投资225万美元,增长348%。阳信欧亚木器公司作为重点扶持的对象,成为全省先进外经企业。 外经贸结构继续优化。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拓宽,项目资金到位速度明显加快,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增多,与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结构逐步优化,自营进出口企业队伍不断扩大,全市内资进出口企业发展到240多家,形成了国有、三资、民营多元化市场主体结构。加工贸易增长迅速,占全市进出口的份额提高到68.6%,增幅全省第一;欧美市场份额增加较快,增幅接近60%;纺织品出口比重提高,服装、农副产品、机电产品等出口增长快。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15亿元。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030.8公里(不含乡村路4916.2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675万人次,周转量157015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2145万吨,周转量156900万吨公里。完成港口吞吐量50余万吨,海上货运量9.94万吨,周转量2759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2亿元,增长19.4%。电信业务总量3.95亿元,增长22.2%。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95.46万门,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5.07万户,达到76.47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达20.88线/百人;有人值守公话达3602部,IC卡电话1616部,智能公话4663部;宽带用户新增14739户,达到18277户;互联网注册拨号用户突破3万户。移动通讯增长迅猛,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59.30万户,增长35.6%。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37.08部/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