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13 滨州市统计局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各项教育事业协调迅速发展。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3所,招收本专科生9076人,在校生18988人,比上年增加7160人。普通高中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新建、扩建一批优质高中。现有普通高中21所,招生20535人,比上年增加2225人,增长12.2%;在校生53692人,比上年增加9654人,增长21.9%。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2003年的高考中,滨州市高考本科录取5826人,录取率达到42.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一。中等职业教育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中等职业学校11所,招生11766人,在校生22929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29.9%。九年制义务教育由“五四”学制改为“六三”学制,实施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学706所,招生42770人,比上年增加2557人,在校生260160人,比上年增加4849人;初中154所,招生44876人,比上年增加14841人,在校生191691人,比上年减少1240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在校生巩固率99.79%,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在校生巩固率99.34%。特殊教育、学前教育也有较大发展。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549人,残疾儿童入学率90%以上。幼儿园520所,在园幼儿71018人。成人教育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成人中学12处,在校生321人;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20.23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19.58万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9730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39495人,其中专任教师35286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38%、96.40%和84.51%。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8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公共图书馆8个,图书总藏量达74万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文物处、文管所8个。全市共有县级广播电视台6座,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一座。广播节目套数7套,平均每日播音时间51小时05分,电视节目套数3套,平均每周播出时间287小时。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5%。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市共拥有卫生机构152个,各级卫生机构实有床位7319张,卫生技术人员10340人,其中执业医师3394人,执业助理医师1151人,注册护士3179人,其它卫生技术人员2616人。乡镇卫生院85个,村卫生室3667个,乡村医生3770人。全市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总值12.4亿元,万元以上设备2661台(件)。房屋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46.5万平方米。各级医疗机构完成诊疗人数340万人次,收治住院15.9万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中国黄河三角洲山东滨州第一届体育节取得圆满成功。期间,成功承办了六项全国性体育比赛。在第七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上,滨州市获得1枚金牌,实现世界大赛金牌零的突破。在国际比赛中,获得3枚金牌、1枚铜牌。在全国比赛中,获得11枚金牌、20枚银牌、19枚铜牌。其中,在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获得1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奖牌总数在78个参赛城市中列第43位。在全省比赛中,获得32枚金牌、26枚银牌、38枚铜牌。向上级运动队输送26名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目前,滨州在省以上运动队训练的运动员100余人,其中,国家现役队员6人。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2.1亿元,完成城建项目近80个,新增城市道路22.85公里,新增城市绿化面积302公顷,城市建成区扩展16平方公里。

环境保护卓有成效。环境保护“十五”计划重点项目工程竣工验收7个,共投资18.52亿元;在建的8个项目中,已完成投资1.27亿元,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35个,完成投资额2469.2万元。累计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7处,面积191.7千公顷,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7个,面积945.4千公顷。

城市居住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滨城区和6县城区中,2个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5个城区符合国家三级标准。省市控地表水33个断面中,1个断面符合国家Ⅳ类水质标准,2个断面符合国家Ⅴ类水质标准,其余断面劣于国家Ⅴ类水质标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6.3分贝,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51.9分贝,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环境科技成果显著。有6项环保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已有8家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计,有5人取得国家、省清洁生产审计师证书。有10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环境监测网络继续完善。完成了滨州市城区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并投入运行。2个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1个已经正常运行,1个在建。完成了13家重点废水污染源的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深入开展了环境空气、河流湖泊、近岸海域和污染源监测,定期发布滨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周报、日报和潮河水质监测日报,全年获取有效监测数据54817个。

十二、物价和居民生活

物价总水平恢复性上涨。受国际市场价格上扬及国内投资需求扩张、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物价指数出现恢复性上涨。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1.5%。分商品类别看,食品类上涨4.7%,烟酒及用品下降1.4%,衣着下降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1%,交通和通讯下降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0%,居住上涨0.7%。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0.1%,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10.1%。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93.4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工薪收入7377.1元,增长10.0%。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695.4元,增长8.6%。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982.0元,增长10.7%;交通和通讯支出665.5元,增长32.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012.7元,增长8.7%;居住支出461.7元,增长46.3%。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8%。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5台、电冰箱87台、洗衣机95台、照相机58架、家用汽车1辆、摩托车57辆、空调器63台、家用电脑24台、淋浴热水器84台、移动电话115部。

农民生活逐步改善。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67元,比上年增长11.1%,为五年来的最高增幅。生活消费支出1848.5元,增长5.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3%,为改革开放以来滨州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最低点。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7.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69台、电冰箱13台、洗衣机26台、家用汽车0.9辆、摩托车49辆、固定电话75部、移动电话20部、电风扇188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