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3 滨州市统计局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9.88亿元,同比增长28.2%;实现利润18.24亿元,同比增长20.0%;实现利税33.91亿元,同比增长21.6%;亏损面为13.6%,缩小1.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4.0%,保持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2年,全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需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超常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投资总量跨上新台阶。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首次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08.1亿元,增长25.7%,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完成67.42亿元,增长31.9%。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增势迅猛,投资额39.14亿元,增长83.2%;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8.36亿元,增长12.7%。

重大项目成为投资主体。2002年全市确定了重点建设项目30个,项目总投资152亿元,计划当年投资3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0.8亿元;2002年全市计划投资过千万元的大项目165个,其中过亿元的34个,投资完成额5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有132个,完成投资额47亿元,占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额的70%,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共15家,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42亿元,增长124.5%,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16亿元,增长120.3%,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1.4%;销售商品房22.20万平方米,增长110.4%,其中销售给个人的18.32万平方米,增长3.2倍;实际商品房销售额2.20亿元,增长82.3%,其中销售给个人的1.62亿元,增长3.1倍。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91个,实现增加值7.96亿元,增长10.6%;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3万元/人,增长14.7%;实现利税1.6亿元,增长8.1%。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全市纳入政府质量监督的工程693个,建筑面积60.01万平方米,总造价3.97亿元,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到36%;全市有15个工程被评为省优,4个获得“泰山杯”奖,67个工程被评为“2002年无质量通病住宅工程”。全年招标投标工作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推行面达100%。

五、国内贸易

2002年,我市消费品市场宏观运行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居民购买水平进一步提高,商业企业充分利用假日经济做好开拓消费品市场的文章,市场商品销售保持了较快增长趋势。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3.04亿元,增长13.8%。城镇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市县及县以上城镇零售额38.69亿元,增长15.2%;县以下农村零售额24.35亿元,增长11.7%,城镇零售额增长快于农村3.5个百分点。

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5.57亿元,增长14.0%,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0.1个百分点,市场份额达72.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02亿元,增长18.9%,增幅继续居各行业之首,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02个百分点,市场份额达11.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各种经济类型零售额呈不同的发展态势。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零售额增速放慢,实现零售额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3.9%,市场份额由上年的19.9%下降为18.1%;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快速增长,实现零售额42.85亿元,增长19.8%,市场份额由上年的64.6%提高到68.0%;其他经济类型零售额增长1.8%。

六、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抢抓入世机遇,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坚持“三外一齐抓,重点抓外资,以外资带外贸、促外经”的工作方针,突出招商引资主题,狠抓进出口贸易,全市外经贸工作呈现出全面、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据海关统计,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76927万美元,增长59.1%。其中,出口总额45815万美元,增长34.3%;进口总额31112万美元,增长118.5%。

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骨干企业进出口发展势头猛,拉动作用强,出口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发展到30家,其中过亿美元的1家,过千万美元的3家。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亚洲市场、尤其是东亚市场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北美市场出口增速加快。加工贸易逐步回升,进口增速加快。全年加工贸易出口2.24亿美元,占出口的比重由年初不足30%回升到49%。一般贸易进口和加工贸易进口同步增长,全年进口增幅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实现了大进大出、以进促出的良好局面。

利用外资增势迅猛。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43个,增长38.7%;合同利用外资2.44亿美元,增长5.3倍;实际利用外资6658万美元,增长37.8%。

利用外资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利用外资大项目增多,43个项目平均合同利用外资额达到568万美元,首次超过500万美元,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0个;引进日本伊藤忠株式会社纺织项目,填补了我市无世界500强投资项目的空白。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生产及基础建设稳步发展。全年交通公路建设完成投资7.84亿元。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029.8公里(不含乡村路4571公里),公路密度达到42.6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619万人,周转量143330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2165万吨,周转量148360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02亿元,增长11.4%。电信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32亿元,增长15.2%。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84万线,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1.6万户,达到61.40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达16.92线/百人;有人值守和无人值守公话达2279部;宽带用户新增3030户,达到3538户;互联网注册拨号用户突破3万户。移动通讯增长迅猛,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43.73万户,增长46.1%。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8.8部/百人。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平衡。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30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3.0%。其中增值税(25%部分)增长26.6%,营业税增长27.7%,企业所得税增长9.3%,个人所得税增长19.8%。

扎实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初步规范了农村分配关系,全年实现农业税1.67亿元,农民平均减负率23.9%。财政支出23.95亿元,增长21.5%。按现行财政体制,全市连续11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政府采购规模逐步扩大,全年实现政府采购额1.13亿元,节支率14.4%。

税收收入持续增长。全年税收总收入25.07亿元。其中,国税收入15.14亿元,增长24.8%;地税收入9.93亿元,增长10.3%。两税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4%,提高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