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13 滨州市统计局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8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公共图书馆8个,图书总藏量达72万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文物处、文管所8个。全市共有县级广播电视台6座,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节目套数7套,平均每日播出时间50小时25分,电视节目套数3套,平均每周播出时间245小时,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5%。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5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16个;病床床位761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7337张;卫生技术人员10338人,其中:医生4545人,护师、护士3285人。全市共有村卫生室3840处。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在十四届亚运会上,王青青勇夺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金牌,实现了滨州亚运金牌零的突破。在全省第20届运动会上,滨州体育代表团夺得金牌35.22枚,超过上届2枚,荣获的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均列全省第十位。博兴县和博兴县陈户镇分别荣获全国“全民健身月”活动先进单位和“全国亿万农民健身乡镇”光荣称号。在四年一次的全省体育系统群先评选中,无棣县体育局和邹平县体育中学荣获“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有3人荣获“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全年体育彩票销售总额突破1600万元,体育设施跨入全省先进行列,投资1600万元建设的一座5000多平方米的综合训练大楼、一座5000多平方米的综合训练馆和一座带标准草坪及塑胶跑道的田径场已投入使用。由市委领导亲自题名的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已列入新城规划。全年共向省以上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8名。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6.78亿元,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日,新增城市道路3.3万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7.9公顷,城市建成区扩展2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提高0.3个百分点。

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81.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49.2分贝,均达到指标要求。

污染控制力度加大。6家企业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和7家企业的污染物全面达标工程全部通过市、县(区)环保部门的验收并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有4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计,5家单位建立了ISO14001的环境管理体系;按省政府规定关停了2家2万吨以下造纸企业的麦草制浆生产线。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城市污水处理率由原来的零达到40.8%,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50.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4.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2%。

环境管理不断加强。全市大中型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合格执行率均达到100%。排污费征收率100%,排污费解缴做到了按时足额,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率达到98%以上。认真办理人大、政协环保建议、提案,办理率、满意率均达到100%。来信来访处理率达到100%,公众对市辖区环境满意率达到83%。

“六河水变清工程”全面实施,国家“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前期工作在我市率先启动。

十二、物价和人民生活

市场物价呈现平稳运行态势。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9%。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消费品价格上涨0.5%。分商品类别看,食品类上涨0.9%,烟酒及用品上涨0.8%,衣着上涨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0.8%,交通和通讯下降3.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6%,居住上涨4.5%。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1%,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下降5.1%,房屋销售价格上涨3.6%,房地产租赁价格上涨2.2%,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1.1%。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373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工薪收入6705元,增长7.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247元,增长7.1%。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790元,增长5.4%;衣着消费支出663元,下降6.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449元,增长11.0%;交通和通讯支出501元,增长11.1%;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013元,增长12.6%。市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1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市区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4台、电冰箱87台、洗衣机93台、照相机56架、摩托车55辆、空调器51台、家用电脑17台、淋浴热水器81台、移动电话93部。

农民生活逐步改善。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70元,比上年增长2.9%。生活消费支出1959元,增长17.0%。全市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6.9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4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60台、电冰箱10台、洗衣机19台、摩托车42辆、固定电话64部、移动电话12部、电风扇178台。

十三、人口、社会保障与就业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87‰,死亡率6.20‰,自然增长率4.67‰。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364.79万人,增加1.84万人。

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全年筹集下岗职工生活保障资金1218.8万元,进中心签协议的下岗职工全部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并且代缴了社会保险费。年末企业离退休人员2.55万人,全年支付离退休金1.94亿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

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3.2万人,缴纳养老保险金1.77亿元,收缴率达到10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9万人,交纳养老保险金1.8亿元,年末离退休人员1.25万人,全年支付离退休金1.74亿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3万人,基金积累9570万元,领取养老保险金人数7300人,累计发放377万元。

失业保险作用增强。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8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达到6694人,失业保险金支出1142.4万元,失业保险已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主要保障形式。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至年末,全市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突破15万人。以基本医疗制度为主,全市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人数8.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社会统筹人数9.3万人。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年末全市县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23.17万人,比上年增加0.70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433元,增长8.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179人,登记失业率为3.32%。劳动保障部门开办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8家,社会开办的中介机构24家。全年通过劳动力市场求职登记的达到54569人次,实现就业再就业4123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