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非公有制工业均衡发展。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0.30亿元,增长17.8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6.52亿元,增长16.8%;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增加值0.18亿元,增长13.43%;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1.87亿元,增长17.66%。 工业品产销衔接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工业品产销率达98.53%,比上年提高0.23个百分点,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分行业看,轻工业产销率99.17%,与上年持平,重工业产销率97.07%,比上年提高0.66个百分点,比轻工业低2.1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市工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在重点统计的81种主要工业品中,比上年增长的有50种,占61.73%。纺织工业产品中增长较快的有丝、布、纱等,轻工产品中增长较快的有原盐、冷冻饮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轻革、木制家具等。石油化工产品的原油加工、硫酸也都有较大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市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7.64亿元,同比增长30.3%,实现利润12.57亿元,增长40.4%,实现利税22.82亿元,增长34.19%。亏损面为7.72%,同比减少2.3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0.21亿元,同比降低41.82%。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的综合效益指数为134.93%,同比提高15.52个百分点。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七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1.94%,提高1.07个百分点;资本增值保值率132.18%,提高6.4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逆指标)58.92%,下降5.6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47次,加快0.37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94%,提高0.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7697元/人,增长17.22%;产品销售率98.53%,提高0.2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投资结构日趋合理。2000年,全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投资规模,改善投资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2亿元,同比增长20.7%。固定资产投资(月报口径,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完成49.73亿元,增长58.8%,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完成36.27亿元,增长73.2%。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0.47亿元,比上年增长45.7%;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3.61亿元,增长66.9%。更新改造投资增加、投资比重上升,对加速企业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9.82亿元,比上年增长311.3%。其中,商品住宅投资完成1.93亿元,增长354.5%,占全市地产投资的19.65%,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全年销售商品房29.17万平方米, 增长67.5%。其中销售给个人的18.86万平方米,增长37%,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55.5%。实现商品房销售额2.66亿元,增长49.5%。其中销售给个人的1.63亿元,增长55%。商品房的旺销,成为带动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13.8%。全市资质五级以上建筑企业236个,完成增加值5.6亿元,增长25%,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3万元/人,增长15%。建筑质量意识提高,招标投标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年招标投标推行面达100%。 五、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 交通运输生产及建设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交通系统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调整运输结构,强化综合运输优势,运输能力稳定增长,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经济增长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0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796.9公里,年末全市沥青路7971.1公里。全区公路共完成改建工作量6.86亿元,标志着全市公路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客货运输有较大的增长。全市公路旅客运输量完成了1180万人,周转量10084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4%和26%。公路货运量完成1849万吨,周转量13917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和15%。 邮政电信业增势强劲。2000年,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618万元,比上年增长38.52%,邮政储蓄净增余额5.12亿元,增长55.7%,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全市电信业务总量完成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5.58%。全年新增城乡电话用户12万户,总户数达到3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9部,比上年增加3.4个百分点。 六、国内贸易 2000年,全市继续贯彻扩大消费需求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努力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大力调整供给结构,不断开拓新的消费热点,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从城乡市场看,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9.74亿元,增长7.9%;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9.46亿元,增长11.6%,增幅高于农村市场3.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83亿元,增长15.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17亿元,增长10.1%,制造业实现零售额6.63亿元,增长10.1%。 各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从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情况看,食品饮料、服装鞋帽、化妆品、书报杂志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12倍、56.13%、28.8%、28.04%,大屏幕彩电、空调器等都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2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七、对外经济贸易 2000年,全市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好转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积极调整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提高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创造吸引外资的良好环境,加快对外经济交流合作步伐,促进了全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3%。其中出口2.79亿美元,增长58.5%,出口总额列全省第7位,增长速度列全省第4位。在全市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1.14亿美元,增长126.6%;加工贸易出口1.65亿美元,增长31.4%。全市实现进口86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4.1%。出口创汇过300万美元的企业已达11家,过200万美元的达到22家,对外贸易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进一步增强。 利用外资平稳发展。2000年,全市新批三资企业项目30个,比上年增长20%,合同利用外资增幅较大,共实现60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3%;实际利用外资小幅增长,全市共完成实际利用外资439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合同利用外资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均列全省第7位。 八、财政、金融 2000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依法理财、依法治税的思想,积极培植财源,努力组织财政收入,深化财政支出改革,改进和加强财政监督与管理,较好地处理了生财、聚财、用财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