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3 滨州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回到页首

1997年,市场物价水平持续走低,商品供应充裕,居民消费心理稳定,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城乡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亿元,比上年增长5.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9%。从城乡市场看,城镇与农村市场同步发展。县及市的消费品零售额22.8亿元,增长5.1%;县以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1.7亿元,增长5.9%。从经济类型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非国有经济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国有经济零售额11.2亿元,比上年下降6.7%;非国有经济零售额27.8亿元,增长11.2%。占领市场份额已达71.3%,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商品交易市场兴旺,农村市场成交额成倍增长。1997年末,全区商品交易市场已发展到474处,比上年增加8处。其中,城市保持13处,农村461处,增加8处。按商品划分,消费品市场445处,增加7处;生产资料市场29处,增加1处。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4.99亿元,比上年增长98.8%。其中农村市场成交异常活跃,实现成交额41.57亿元,增长1.2倍。

生产资料市场需求平缓,销售不旺。受物资生产资料市场放开的影响,全区物资系统生产资料购销大幅度下降。供销系统生产资料销售额6.63亿元,比上年下降11.1%。其中农药销售3134吨,增长19.7%。化肥、农膜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农机系统销售额2.88亿元,比上年下降10.8%。其中联合收割机倍受青睐,销售320台,增长1.2倍。农用动力机械销售增长9.9%,柴油机销售增长10.9%,其他农机具销售不旺。

对外经济贸易与协作取得新进展,利用外资水平又上新台阶。1997年,全区进出口经营自主权的企业16家,全年自营出口757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2%。年末全区有三资企业269家,出口额7053万美元,增长72.3%。外商直接投资累计协议项目333个,累计协议额3.42亿美元,增长33.1%。其中新签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项目35个,协议额4705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1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6%。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回到页首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1997年,各级财税部门深化改革,加强征管,地方财政收入圆满完成了地委、行署提出的增长25%的奋斗目标。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9.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0亿元,增长26.6%g上交中央“两税”3.15亿元,增民9.2%。财政支出低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全区财政支出10.81亿元,增长17.5%。按现行体制核算,全区连续六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金融形势稳定。1997年,各级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全区金融运行呈现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年未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7.91亿元,比年初增加20.46亿元,增长19.0%;各项贷款余额117.5亿元,比年初增长19.39亿元,增氏19.8%。货币投放得到有效控制,全年银行现金收入356.71亿元,增长20.0%;银行现金支出360.03亿元,增长20.0%。货币净投放5.81亿元,比上年多投2.43亿元,控制在省行下达的规模之内。

保险业加快发展。1997年,全区有38万户家庭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715家企业参加了企业财产保险。全年财产保险费收入1.06亿元,比上年增长50.7%。赔保支出0.57亿元,增长6.2%。全区57.2万人参加了人身保险,全年人寿险保费收入7001万元,比上年增长近2倍。赔保支出543万元,下降60.9%。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回到页首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就。1997年,全区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丰硕。各类国有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已达5.80万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2430人,中级专业人员1.62万人,初级专业人员3.38万人。全区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06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4项,国内先进和领先水平的81项,省内先近水平的211页。在全部成果中,有10项获省科技进步奖,7项获省星火奖,56项获地区科技进步奖,30项获地区科技星火奖。

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1997年,地、县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930万元,比上年增长47.6%,全区7县、市科技投入均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1%,全部跨入了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行列。

高新技术和科技示范点建设开始起步。1997年,全区强化科技富民、科技创业工程建设。科技富民工程591页,补助经费158.5万元,贷款1410万元,科技创业工程34个,补助经费321.7万元,贷款1.09亿元。通过项目带动,全区培植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生长点企业8家,星火示范企业10家,星火支柱产业6个,建立了2个省级研究开发中心,开发国家级新产品2项。

技术市场形成规模。全区各类技术贸易机构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206家,比上年增加20家。从业人员189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45人,技术市场管理人员23人,技术经纪人58人。各类技贸收入和技术交易额达7958万元。

教育事业欣欣向荣。1997年来全区有各类大专院校4所,其中普通高校2所。普通高校在校坐3599人,其中本科生2086人,专科生1513人。年末全区有普通中学177处,其中高中21处,在校学生24355人;初中156处,在校学生178131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25555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51.2%。基础教育更加巩固,年末全区有普通小学998处,在校学生32.43万人,比上年增加647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7%,小学生升学率97.67%。幼儿园2087处,在园幼儿10.4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处,在校学生750人。成人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区招收成人高等专科生1760人,成人中等技术培训39.33万人,成入中专毕业生3389人。全部扫除青壮年文盲,成人在校中、小学人数4.84万人。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回到页首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1997年,全区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在农村放映“科技兴农”片688场,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观众达28.3万人次;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组织地直单位为农村图书室捐书6万册,送春联1000余幅,字画近1000幅。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蓬勃开展,全区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为群众演出1166场次,观众达592.3万人次。优秀剧目获国家奖,评书《血浓于水》在全国群星奖评比中获优秀奖,填补了我区文化事业在国家政府奖项中的空白。目剧团进京演出,引起轰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文艺作品在地级以上文化部门举办的各类艺术评比活动中,获奖288件,其中省级57件,国家级1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