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共安排重点工程项目17个,其中续建项目9个,新建项目8个,实际完成投资17.26亿元。其中,体育中心工程、市区改造工程、刘公岛码头工程、初张线改建工程和市区电网改造工程按计划竣工。一热电厂搬迁扩建工程、华能电厂二期工程、威海港南区二期工程、威海机场、桃威铁路收尾工程、污水深海排放工程等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威海港新区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威海机场扩建后已投入正常运营,旅客发送人数达到1608人次,之前现营运用收入255万元。桃威铁路运营情况良好,全年实现运输收入2834万元。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59.9公里,新增128.9公里。其中高级和次高级公路1053.5公里,新增62.4公里。 全市完成货运量2070.4万吨,比上年增长10.8%。其中,铁路126.8万吨,下降2.9%;公路1733.3万吨、水运210.3万吨,分别增长6.5%、104.8%。全年完成客运量1606.2万人次,增长15.8%。港口吞吐量完成666.2万吨,增长30.4%。 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4.4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7%。其中,铁路1.19亿吨公里,增长2%;公路15.8亿吨公里,增长10.3%;水路17.48亿吨公里,增长57.0%。旅客周转量12.92亿人公里,增长19.5%。其中,铁路0.05亿人公里,增长93.1%;公路11.95亿人公里,增长11.0%;水路0.92亿人公里,增长35.3%。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高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7226万元,增长21.4%;邮电业务总收入46821万元,增长15.0%。邮电通信能力继续增强。1997年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7万门,增长9.0%;农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3万门,增长30.0%。年末市话户数12万户,农话户数9万户,公用电话4072户,无线寻呼102715户,移动电话3.6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5部/百人。城市电话普及率达27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199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3%。其中批发贸易零售额61.36亿元,增长23.9%;餐饮业零售额14.39亿元,增长1.0%;制造业零售额22.39亿元,下降3.7%。 各种经济类型消费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全年国有经济零售额为2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集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为41.98亿元,下降5.9%;个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为21.0亿元,增长10.8%,其他经济类型零售额12.32亿元,增长15.8%。 全市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城市为23.45亿元,增长23.5%;农村为7.14亿元,下降4.4%。 市场物价稳定。全市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02.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4%。其中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居住、服务项目增幅较大,分别为110.9%、117.0%、113.1%、121.7%。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30.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7%。其中出口总额22.25亿美元,增长48.5%。1997年威海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12.76亿美元,增长7.5%。其中出口总值5.43亿美元,增长28.8%。 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592项,比上年增长21.0%。合同外资金额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3.09亿美元,增长22.5%。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成绩。全年签订劳务输出合同86份,合同金额3594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990万美元,外派人数1501人次,期末在外人数2673人。 国际友好往来和旅游业实现新发展。全年共接待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来威观光旅游、探亲访友、从事事务及各项活动者达80052人,比上年增长11.0%。旅游外汇收入2000万美元,增长11.0%。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0.35亿元,比上年增长29.4%。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13.92亿元,增长28.1%。财政支出17.81亿元,增长22.9%。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存款余额254.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48亿元,增长8.4%。贷款余额219.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73亿元,增长10.4%。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承保金额436.78亿元,保险费收入39905万元,增长32.7%。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全年共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53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省级奖励21项。年末全市共有县以上国有独立科研和开发机构156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158人。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242项,专利授权156项,实施专利467项。 技术市场活跃。1997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169个,从事技术贸易活动的人员达2840人。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39项,合同金额2906.4万元,比上年增长27.5%。 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1997年全市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新建、扩建、改造校舍3.24万平方米,新增学生席位3274个。各类学校在校学生达37.66万人。普通高等院校3所,在校学生3300人,青年同龄人口中普通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5%。 中等教育协调发展。中等专业学校10处,在校学生9017人。职业高中33所,在校学生13374人。普通高中22所,在校学生21092人。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占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65%。 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连续5年保持在100%,小学和初中在校学生巩固率达到100%和99.8%,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到100%。全市初级中学125所,在校学生136759人;小学806所,在校学生20639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42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4个,档案馆8个,市博物馆建成并交付使用,博物馆达2个。广播电台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2.8%。电视台4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6%。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56个,其中电影院12座。 卫生事业有长足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247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87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5个,妇幼卫生机构5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596张,增长12.4%。其中医院病床位5910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6张,妇幼卫生机构360张。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63%。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市体育馆、射击馆、综合训练馆等设施陆续建成并交付使用。全年我市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29枚,其中金牌47枚,银牌40枚,铜牌42枚。我市共有3名体育健儿在八运会上夺得金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全年全民健身运动举办群众性活动850次,全社会举办乡镇以上运动会237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10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