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2 潍坊市统计局

潍坊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潍坊调查队 (2009年2月12日)

2008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不寻常、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潍坊经济面临考验、接受挑战、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一六三三”思路目标,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着力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积极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政治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宏观经济健康协调平稳发展。初步核算,2008年潍坊市生产总值(GDP)完成2491.8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7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455.0亿元,增长12.6%,其中工业增加值1339.4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755.1亿元,增长16.8%。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6、7.5和5.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28106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4112美元),比上年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3:58.4:30.3。

2008年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潍城区131.7亿元,寒亭区77.7亿元,坊子区66.2亿元,奎文区105.4亿元,青州市263.5亿元,诸城市362.6亿元,寿光市400.6亿元,安丘市142.7亿元,高密市239.6亿元,昌邑市192.5亿元,临朐县113.5亿元,昌乐县128.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5.7亿元,滨海经济开发区86.3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22.8亿元。

第四季度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达116.8%,企业家信心指数108.8%。

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募集资金78.9亿元。全年有歌尔声学、昱合股份、豪源集团等3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沃华医药、潍柴动力、晨鸣纸业和山东海龙等4家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

名牌创建工作有新突破。2008年,全市新创15件中国驰名商标,新认定41件山东省著名商标,其中续展28件。到2008年底,全市共创32件中国驰名商标,认定200件山东省著名商标。共有10个省政府质量管理奖、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1个中国名牌产品,51个国家免检产品,201个山东名牌产品,17个山东服务名牌项目。

沿海开发工作成绩显著。加快推进北部沿海开发,配套园区150平方公里,开工项目115个,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8.2亿元。潍坊港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一类口岸开放通过省预验收,万吨级码头、防潮大坝、疏港公路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非公有(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08年,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3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4.0%上升到55.2%;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21.2万户,增长10.7%;从业人员121.2万人,增长8.5%;注册资金942.7亿元,增长14.9%;纳税额173.1亿元,增长20.0%,占全部税收比重69.8%,提高了0.5个百分点。

企业注册资本稳中有升。截止到12月底,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达到461.6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国有企业52.7亿元;集体企业47.8亿元,增长16.71%;公司301.6亿元,增长12.42%。外商登记管理又上新台阶。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共352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64户,分支机构288户。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市累计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757起,死亡542人,同比分别下降24.3%和14.6%。

二、农业

2008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农民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运行良好。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1.6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6.8%。

主要农作物产量稳中有增。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49.3万亩,增长4.6%;粮食总产量491.2万吨,增长9.7%;棉花产量5.2万吨,下降0.1%;油料产量30.0万吨,增长1.1%;烤烟产量2.9万吨,下降8.9%。蔬菜产量974.7万吨,增长1.7%;水果产量101.5万吨,下降4.7%。

林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全市共完成造林71.7万亩,新建农田林网45万亩,四旁植树3211万株,育苗12.85万亩。百处林场、北部沿海林网、荒山造林、村镇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进展迅速,建成生态林场30处。全市森林面积达492.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227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30.6%。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2008年,全市生猪出栏538万头,比上年增长13.8%;家禽出栏3.5亿只,增长15.7%;肉类总产量104万吨,增长7.6%;禽蛋产量25.9万吨,下降10.0%;奶类产量21.6万吨,下降20.0%。

渔业经济持续发展。2008年,全市渔业总产值达到29.0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9%;水产品总产量46.2万吨,增长28.2%。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08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农业机械总值72亿元,增长11%;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大型农业机械快速增长,联合收获机达到1.3万台,增长30%,玉米联合收获机达到3383台,列全省第一。全年共完成机耕面积757千公顷,机播面积868千公顷,机收面积693千公顷。

加强村镇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2008年,全市完成村镇建设总投资8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5.8%。新建改造道路2040公里,修建排水管沟1948公里,新建绿地685万平方米,初步完成了首批30个小城镇改造提升任务。全部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汽车、通电话;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30.2万人,完成改造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40万人。全年农村用电量54亿千瓦小时,下降6.4%;化肥施肥量(折纯)54.2万吨,下降11.9%。

三、工业

工业生产效益同步提高。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截至200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348家,比上年增加36家;实现增加值1343.5亿元,同比增长14.4%。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98.07%,比上年下降0.38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及单位2008年比上年增长(%)

原煤(万吨)91.7-3.7

发电量(亿千瓦时)156.55.3

钢材(万吨)386.114.9

水泥(万吨)769.8-7.4

焦炭(万吨)120.04.2

烧碱(万吨)56.210.5

纯碱(万吨)214.22.5

原油加工量(万吨)325.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