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绩显著,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1997年全市发电量18.49亿千瓦时,实际用电量24.13亿千瓦时,增长4.7%。其中工业用电量14.72亿千瓦时,生活用电量4.77亿千瓦时,分别增长2.0%、13.9%。 年末建成区面积43.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0%,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16.8平方米。市区公共汽车线路15条,总长度130公里。公共汽车274辆,增长46.5%。出租汽车1379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量4324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11.85万人次。 城市供水、供气、供暖能力增强。全年供水总量3720万吨,增长4.6%。市区煤气用气人口7.6万人,增长7.9%,燃气气化率97.8%。全年煤气供气量1273万立方米,增长5.6%;液化石油气供气量7177吨,增长22.5%。集中供热面积达471.3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成就。1997年我市被首批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246人,环境监测站5个,环境监测人员92人。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2项,完成投资额3885万元。市区环境噪声达标面积25.99平方公里,增长40%。建成区烟尘控制区面积达42.7平方公里。 十一、人口与就业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积极成效,人口保持低水平增长。199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28‰,死亡率7.18‰,自然增长率2.1‰,比上年下降0.82个千分点。年末全市人口245.0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0952人。其中城镇人口为80.39万人,占总人口的32.8%;乡村人口164.7万人,占67.2%。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县及县以上单位职工人数39.07万人,下降1.4%。其中国有单位职工21.46万人,下降4.1%;集体单位职工11.75万人,下降5.1%。年末下岗职工8884人,增长97.1%。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4127人,登记失业率1.0%。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县及县以上单位职工工资总额22.25亿元,增长6.7%,职工年平均工资5701元,增长6.9%。 十二、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统计,199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312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3277元,增长11.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975元,增长2.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43元,增长4.6%。 城乡储蓄存款继续增长。年末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8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1997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1.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社会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4677人,实现增加值4.14亿元。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达8260人次。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金收缴率达到90.07%,有效地保障了离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失业保险参保职工28万人,收缴保险金18204万元。医疗保险改革正式启动,企业职工参保率达到72%。职工生育保险及工伤保险也在顺利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