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2 潍坊市统计局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年产、寿险保费总收入达到26.9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产险实现保费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22.9%;寿险实现保费收入20.73亿元,同比增长23.7%。全年共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5.4亿元,其中产险支付赔款3.3亿元,赔付率同比增长12.0%;寿险给付与赔偿保险金2.2亿元,赔付率同比增长38.1%,有效地发挥了保险业在全市经济发展和安定社会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九、科学技术

2004年全市科技工作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国民经济信息化为重点,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全市有100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14项,市级85项。

科技计划实施顺利。全年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61项,投入研发经费2753万元,其中列入国家、省计划107项,争取项目经费1763万元。一批国家“863”、“十五”攻关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21家。建设了寿光、诸城、青州、坊子4个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县,其中,海化集团被确定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企业,并列入国家“863”计划;山东晨鸣、北汽福田、新郎西服、潍坊四棉等4家企业被确定为山东省示范企业,寿光市被列入全省重点示范县市。我市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联系市。

高科技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全市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到1240家,其中经省认定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92家。

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全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按全口径统计,高新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359亿元,比上年增长45%;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8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出口创汇23379万美元,增长4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3亿元,增长106%;实际利用外资13659万美元,增长577%。高新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5.8亿元,比上年增长4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增长82.1%;实现税收收入16.1亿元,增长45%。全年共引进项目203个,总投资416亿元,增长81%。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99亿元,比上年增长41%;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93亿元,比上年增长4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全年新立项科技计划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22项。申报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申报火炬计划项目8项,总投资10000万元,落实资金10000万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家,年末累计达70家。

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较快发展,按地域统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1.4亿元,同比增长71.0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6亿元,同比增长26.1%,实际利用外资1510万美元,增长69.4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117%,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54.1亿元,利税8.2亿元,分别增长99.45%、93.48%、85.78%。

2004年,潍坊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突出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软环境建设“四个重点”,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按地域统计,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8.8亿元,同比增长7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1.5亿元,增长18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增长167%;出口创汇2400万美元,增长32%;完成财政总收入5277万元,增长8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208万元,增长47.5%。招商引资规模和水平实现了新突破,全年引进项目60余个,总投资45亿元,其中境外项目17个,投资过亿元项目18个,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22个。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修建城市道路40余公里,新建月河路高架桥、民主街白浪河桥等14座大小桥涵。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跨跃式发展。2004年,全市共完成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总投资28.5亿元,新增道路面积1970万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890公顷,供热面积240万平方米。其中,市区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总投资15.9亿元,竣工总面积254万平方米,高标准新、改(扩)建了东风街、北海路、安顺路及安顺广场、张面河、人民广场、北宫街、机场广场等部分城市道路及其绿化工程建设,成为我市城建史上投资最大、标准最高、速度最快、效果最明显的一年。

环保工作成效明显。2004年全市外排化学需氧量控制在5.06万吨以下,二氧化硫和烟尘分别控制在14.2万吨和4.3万吨以下;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8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9%;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1%,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615.87平方公里,生态示范区面积达到6037.6平方公里;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级别为二级,良好率为97.3%。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河流水质状况有所好转,城市环境噪声按功能区达到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市普通高考持续高位运行,本科上线人数突破3万人,其中文理重点本科上线7968人,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加快改造了农村中小学危房,市区中小学解困工程开展顺利,农村高中进城战略正式启动。素质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全市中小学配备计算机达到13.5万台,建成3425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全市有1341处学校实现“校校通”工程,占到学校总数的55%。昌邑实验中学荣获“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及电脑机器人竞赛”亚军。省级规范化高中达到31处。全市现已建成11处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教育硕士(学士)流动工作站。全市现有民办中小学93处,涌现出寿光现代中学、昌乐二中、高密康成中学等一批在省内外享有良好声誉的民办学校;在校生达到9万余人,占全日制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8.06%。有21处职业学校被命名为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8处职业学校被命名为市级重点职业学校;潍坊职业学院被列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对口就业率超过80%;有7324人参加高职升学考试,上线6450人,其中本科907人,占到全省总数的23.6%。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4年,全市卫生系统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看上病、看起病、看好病、少生病”的目标,积极组织实施大众卫生,确保了全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健康保障水平的稳步提高,确保了全市卫生事业的良好运行。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474所,其中各类医院、卫生院262所;医院床位21107张;卫生技术人员28542人,其中医生12344人,护士884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