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2 烟台市统计局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战略决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经济发展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012.46亿元,增长17.6%(比上年,下同),经济增长速度创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人均GDP达到30899元,增长17.4%。

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3.48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28.43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0.55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7:58.2:31.1(经济普查结果)变化为9.6:61:29.4。全市税收收入占GDP比重达9.4%;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4.33%,提高0.41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2005年是我市新的国资监管体制起步运转的第一年,也是市管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年内完成了63户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和改革改制。对大企业集团,积极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推动国有产股权对外招商,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实现主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对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稳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小企业,继续通过市场化方式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有序退出国有资本;对特困企业,综合运用破产、清算、关闭分流等形式推进整体解困工作,并采取多种方式盘活资产、妥善安置职工。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7.63亿元,增长6%。农业内部各业协调发展。农业产值160.32亿元,增长5.6%;林业产值4.35亿元,增长10.4%;牧业产值58.44亿元,增长5.9%;渔业产值117.7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82亿元,增长29.3%。各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占46.1%,林业占1.3%,牧业占16.8%,渔业占33.8%,农林牧渔服务业占2.0%。

农产品产量有所增加。全年粮食产量216.4万吨,增长9.5%,粮食单产395公斤/亩,增长5.1%;油料产量45.86万吨,增长2.2%;蔬菜产量288.46万吨,增长3.1%;水果产量329.41万吨,增长6.7%,其中苹果270.55万吨,增长7.7%。

牧业生产增长较快。年末生猪存栏158.04万头,增长8.8%;牛存栏38.96万头,增长4%;羊存栏56.03万只,增长14%;家禽存栏4657.49万只,增长7%。全年猪、牛、羊和家禽分别出栏217.85万头、13.73万头、48.36万只、9889.1万只,分别增长14.6%、8.5%、15.5%、10.8%。肉类总产量达到35.79万吨,增长14.8%;禽蛋产量32.44万吨,增长7.6%;奶类产量21.42万吨,增长5.9%。

渔业生产势头良好。名优新品种养殖和远洋捕捞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13.04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91.76万吨,增长6.3%,其中海水产品188.9万吨、淡水产品2.86万吨,分别增长6.2%和9.6%。在海水产品中,捕捞94.79万吨,养殖94.11万吨。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0.54万公顷,其中本年新育苗面积817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46.7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73.98万千瓦,增长6.9%;农村用电量48.37亿千瓦小时,增长2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6.42万吨,增长4.8%;有效灌溉面积26.52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3.4%,机电灌溉面积31.79万公顷。年末,全市6545个村全部通电、电话和汽车,自来水受益村4954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20.98亿元,增长2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达2634户,增长2.7%,实现工业增加值1028.48亿元,增长34.6%。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增加值62.77亿元,增长9.2%;集体工业增加值152.39亿元,增长26.5%;股份制工业增加值384.9亿元,增长36.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325.34亿元,增长41.4%。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44.36亿元,增长14.5%。轻工业生产快于重工业,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356.6亿元和671.88亿元,分别增长37.7%和33.6%。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99.2亿元,增长35.1%。

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7.91%,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13.95亿元,增长51.8%;实现利润306.27亿元,增长59.4%;实现利税415.62亿元,增长51.7%;亏损面为7.48%,下降4.7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9.05,比上年提高47.55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发展较快。年末有资质建筑企业701家,职工年平均人数21.18万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0.75亿元,增长19.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24.84万平方米,增长11.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42.88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0.38亿元,增长34.5%,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即计划总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422.68亿元,增长39.3%。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4.47亿元,增长47.9%;第二产业投资894.46亿元,增长48.7%,其中工业投资843.27亿元,增长45.1%;第三产业投资473.75亿元,增长23.6%。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9.88亿元,增长15.5%,其中住宅投资80.13亿元,增长15.1%,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2.9%。房屋施工面积1104.28万平方米,增长30.8%,其中住宅835.06万平方米,增长28.9%;房屋竣工面积294.22万平方米,增长29.8%,其中住宅248.10万平方米,增长47.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9.58亿元,增长16.1%。从城乡销售增长情况看,城市高于农村。城市零售额428.72亿元,增长16.3%;农村零售额170.86亿元,增长15.5%。从行业情况看,餐饮业增幅较高。批发业零售额90.17亿元,增长14%;零售业零售额413.84亿元,增长14.4%;住宿业零售额10.22亿元,增长16.4%;餐饮业零售额59.93亿元,增长19.5%。从经济类型情况看,非国有经济增长快于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74.41亿元,增长10%;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290.07亿元,增长19.5%;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94.24亿元,增长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