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队伍人数开始上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初中、高中师生比下降,小学、职业学校师生比提高。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及特殊学校有教职工7.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6.43万人。 文化广电事业继续发展。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个,艺术表演场所8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3个,博物馆9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7个。全年共出版各类报纸9221万份,期刊164.7万册。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广播电台1座,对国内广播节目13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6.39%。地市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座,节目11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5.1%,有线电视入户率为56.3%。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96所(不包括诊所),拥有床位1.7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0.9万人,注册护士0.62万人。 体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竞技体育工作再创辉煌。在第十届全运会上我市99名运动员参加了21个项目的角逐,夺得9枚金牌、3.5枚银牌、4枚铜牌,所得金牌数占山东省金牌总数的五分之一强。体育公园建设稳步推进。在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的基础上,又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优秀体育公园,“中国射击协会训练基地”也正式挂牌命名。群众体育工作广泛开展。社会捐建健身路径50多条,筹资20多万元购置了50副篮球架,投放社会。目前,全市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到2600多人。组织举办了烟台市第五届全民健身月暨知名企业健身大赛、全市迎春长跑、烟威全民健身对抗赛等多项声势浩大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产业发展有新起色。体育彩票全年销售2个多亿,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十一、环境保护、城市建设 空气环境质量:从总体看,烟台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总体上属良好级,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99%。2005年市区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44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市区二氧化氮均值为0.029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6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市区降水pH年均值为6.09,降酸雨1次,酸雨频率为1.5%。2005年八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水环境质量:全市饮用水源地除总氮外均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全市主要水库门楼水库、高陵水库、王屋水库、龙门口水库、沐浴水库及庵里水库年均值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2005年大沽夹河、辛安河、五龙河、黄水河和界河的监测结果表明:主要河流基本满足各自功能区的要求,大沽夹河、辛安河和黄水河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五龙河和界河水质也达到功能区要求。近岸海域水质以一类、二类海水为主,100%的测点达到近岸海域功能区要求。 声环境质量:2005年烟台市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年均值为69.1分贝,符合国家标准,芝罘区交通噪声超过国家标准,为71.9分贝;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为55.1分贝。区域环境噪声和和道路交通噪声均与2004年基本持平。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形象大大提升。旧居民区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对市区14个社区、7.1平方公里范围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整治,受益居民3.19万户、8.54万人。市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一是加强了市区生活垃圾清运、无害化处理以及建筑垃圾处置工作,垃圾清运及时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二是加强了公厕和垃圾容器等环卫设施的改造与管理,环卫设施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加大了对卫生死角的整治力度。四是面对今冬突如其来的暴雪灾害,采取应急措施,清运积雪,保证了市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园林绿化工作呈现新气象。滨海中路和滨海东路等重点绿化工程按计划完成,义务植树和雨季造林达到了预定的目标,组织对市区部分绿地进行了调整改造,公园景点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绿化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市区亮化美化取得新进展。完成了1000多套路灯的建设改造任务,主次干道亮灯率保持在98%以上,支路及街巷路灯亮灯率达到97.4%,都超过了部颁标准。 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2005年,滨海中路东路绿化、市区部分路段路灯改造、套子湾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管改造、辛安河污水处理厂配套、虹口河下游改造工程、学院路、市区大庆河、钢管河河道改造及幸福区片五条排水明沟的污水截流整治、红旗路师院段道路拓宽改造等八项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都已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预定计划。 为民服务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市区集中供热新增50万平方米,芝罘区范围内的天然气置换也已启动并顺利推进,对宫家岛水厂10万方供水系统及供水机电设备进行了改造,完成了套子湾污水处理厂排海压力管改造、辛安河污水处理厂配套、虹口河下游河道改造等污水处理工程,排水设施完好率保持在86.9%以上。烟台市在2004年获得“山东省节水型城市”的基础上,2005年又荣获“全国节水型城市”荣誉称号。 十二、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1%,消费品价格上涨1.2%。消费品价格中,居住价格上涨最高,为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6%,食品类价格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4%。 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3.2%。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1.8%,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4.6%;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4.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0.6%。 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8%。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15%,化工原料类上涨13.4%,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上涨10.6%,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类上涨4.9%,黑色金属材料上涨3.2%,木材及纸张类上涨2.4%,纺织原料类上涨2.1%,农副产品类上涨1.9%。 房屋销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2%。其中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6.8%。在商品房中住宅价格上涨6.7%。房屋租赁价格上涨3.1%,住宅租赁价格与上年持平。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小幅增长。年末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户数为225.03万户,人口为647.78万人,人口比上年增长0.15%,其中非农业人口296.81万人。市区人口达到176.26万人,增长1.1%。全市全年出生人口4.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41‰,下降0.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6.65‰,上升0.2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6‰,下降0.66个千分点。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452元,增长15.3%,其中工薪收入11808元,增长11.5%。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035元,增长12.2%。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361元,增长11.9%;衣着消费支出1458元,增长29.3%;家庭设备用品服务支出272元,下降32.1%;医疗保健支出933元,增长46.0%;交通通讯支出883元,增长22.8%;娱乐文教服务支出997元,下降16.9%;居住消费支出793元,增长18.0%;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338元,增长15.1%。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2%。全市城市居民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18.67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6.5辆、摩托车32.5辆、影碟机57.5台、空调器42.5台、微波炉66.5台、电脑46台、移动电话145.5部、健身器材5.5套、钢琴4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