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系统在市以上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发表、播出各类文艺作品2000多件;举办了风筝会文化艺术节、鲁台经贸洽谈会十周年庆典暨世界风筝小姐大赛等多场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市共查处取缔黑网吧30多家,查处非法音像制品16余万盒(盘),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体育工作有了较大突破。我市运动员邢慧娜在第28届奥运会上夺得万米比赛金牌。参加全省24个大项的年度锦标赛,共获得110.5枚金牌,总成绩明显优于去年。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外田径、武术、跆拳道等项目的交流。全民健身工程总投资84万元,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的健身需求;正式启用了潍坊市国民体质测定示范站,为指导全市群众科学健身提供了场所。开展了“全民健身月”活动,参与人数17万人。 十二、市场物价 2004年,物价指数有所回升。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7%,同比上涨2.7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2%,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涨0.6%。分类别看,食品类、居住类、烟酒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依次上涨8.9%、2.6%和2.5%、1.5%,衣着类、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交通通讯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0.6%、3.2%、2.6%和0.4%。扣除食品涨价影响,非食品价格指数下降0.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17.2%和9.1%。 十三、居民生活与人口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据抽样调查,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97元,比上年增长11.8%。人均消费性支出6821.8元,增长11.4%;年末百户城区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4台,电冰箱(柜)115台,洗衣机95台,空调器53台,移动电话115部,家用电脑33台,家用汽车3辆。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438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25元,增长30.2%。 劳动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工资水平有所提高。2004年,全市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10.1万人,完成省计划的146%,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1万人,完成市下达计划的14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7%。2004年,举办招聘洽谈会387场次,全市共培训城乡各类人员7.37万人。年末在岗职工人数59.2万人,增长1.7%;全年工资总额72.7亿元,增长14.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317元,增长14.3%。 社会福利、城乡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市城镇低保人数达到3.95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救灾捐赠工作成效显著,捐助网络不断完善,全市共投入救济资金3600多万元;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社区服务也逐步向网络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发行社会福利彩票2.36亿元,发行总量连续三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总投资9600万元的67个第三批“星光计划”服务项目全部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全市为老服务设施达到167处。 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据统计,全市出生人口85067人,合法生育率达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4.61‰,性别比108。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总人口85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7.9万人。 注:(1)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GDP)、增加值等价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数字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字,正式数字以《2005年潍坊统计年鉴》和《第一次经济普查公报》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