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社会福利与救助工作成效显著。全面推进福利事业与救助事业的社会化,实现了社会救助帮困制度化、网络化和经常化目标,城乡困难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到2003年末,全市福利收养单位151个,床位8065张,收养6185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5万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476处,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镇有95个;年内福利企业达259个,安置残疾职工4710人。 社会保险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到年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企业达到11452户,实际缴费职工达到59.6万人,比年初净增4.2万人。征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达13.5亿元,比去年增收3亿元,增幅28.5%。机关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职工18.4万人,征缴保费8.49亿元,增长9800多万元。全市征缴企业失业保险费1.3亿元,同比增收2983万元,增幅29.8%。社会保险的调剂保障功能大大增强,全年12.9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11.3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100%,社会化发放率100%。年末,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达到9.08亿元,其中当期结余2.2亿元,占2002年底前所有结余额的32.3%。 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机制。年末全市县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63.36万人,比上年减少7615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407元,增长11.4%。新增就业再就业10.2万人,增加3.1万人。全年共有3.15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十四、重点园区建设 2003年烟台市开发区经济持续跨越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0亿元,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2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101.63亿元,增长40.8%;第三产业增加值28.66亿元,增长52.1%。全区人均GDP达到12524美元,增长36.4%。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16亿元,增长49.8%;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248.43亿元,增长55.8%。实现工业增加值90.05亿元,增长40.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75.91亿元,增长4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32亿元,增长65.7%。实现财政总收入17.74亿元,增长39.1%;其中区级财政收入5.01亿元,增长24.2%。实现财政支出7.08亿元,增长17.7%。完成各项税收总额17.14亿元,增长41.2%。完成进出口总额17.88亿美元,增长65.2%,其中进口总额11.2亿美元,增长84.9%;出口总额6.68亿美元,增长40.1%。引进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和内资工业项目)542个,增长74.3%。其中引进外商投资项目116个,增长34.9%。合同外资额5.39亿美元,增长56.7%;实际利用外资2.21亿美元,增长38.2%。 烟台高新区(东区)发展突飞猛进。2003年共批准进区项目363个,其中高新技术项目12个;注册企业562个。引进项目总投资40.5亿元,增长48.7%;实际利用外资额1.93亿美元,增长77.8%。全年全区税收收入2.96亿元,增长26.5%;地方财政收入1.7亿元,增长44.9%;外贸出口2.48亿美元,增长46.1%。 出口加工区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共引进项目16个,其中外资项目14个,合同利用外资5167万美元,增长75.2%,实际利用外资1716万美元,增长102%。全年实现进口5283万美元,出口4829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5.8%和139.1%。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