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十一、人口、物价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继续减缓。年末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为645.99万人,比去年略有增加,其中非农业人口207.63万人,增长1.8%;农业人口438.36万人,下降0.8%;市区人口达到163.18万人,增长1.1%,其中非农业人口91.79万人,农业人口71.39万人。全市全年出生人口44686人,人口出生率为6.92‰;人口死亡率为6.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5‰。 消费价格略有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其中食品为100%、衣着为98.3%、医疗保健为10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为105.4%、居住为103.7%。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9.56%。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521元,比上年增加1629元。根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8261元,比上年增长12.9%;人均消费性支出7057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3635元,比上年增长5.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79元,比上年增长15.2%。 全市在岗职工人数63.2万人,比上年下降4.5%。 社会福利与救助工作成效显著。全面推进福利事业与救助事业的社会化,实现了社会救助帮困制度化、网络化和经常化目标。到2001年末,全市福利收养单位157个,床位7807张,收养6600人;全社会救济对象总人数3.02万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97处,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乡镇有96个;年内福利企业达274个,安置残疾职工4987人。 十二、三区建设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保持了高速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6亿元,增长34.7%。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完成预算内财政收入8亿元,增长41.5%;地方财政收入3.8亿元,增长47.2%。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实现工业增加值42.5亿元,增长32.3%;工业利税10.2亿元,增长35.9%。重点培育的40家骨干企业实现利税9.7亿元,占全区的95%。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15家,利税过千万元的有24家,其中2家企业产值超过10亿元,3家企业利税超过1亿元。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完成进出口总额8.3亿美元,增长31.5%,其中出口总额3.8亿美元,增长22.3%。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完成项目总投资3亿美元,增长62.6%;合同外资额2.1亿美元,增长131%;实际利用外资8109万美元,增长26%。开发建设势头强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7亿元,增长142.7%;生产项目投资19.3亿元,增长282%。开发区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投资环境更加优化。 烟台高新区发展突飞猛进。2001年共批准进区项目230个,其中高新技术项目12个;注册企业230个。引进项目总投资10.68亿元,增长1.8倍;实际利用外资额5500万美元,增长3.2倍。全年全区税收收入1.88亿元,增长43.3%;出口额1.08亿美元,增长31.9%;财政收入1.14亿元,增长47.4%。 烟台出口加工区发展迅速。2001年全区共引进项目36个,比上年增加26个。合同投资总额3460.25万美元,增长40.6%;合同外资额2768.4万美元,增长76.6%;出口创汇4600万美元,工业总产值达5.06亿元。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