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2 东营市统计局

在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工业三大主流投资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创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其中地方335.7亿元,增长53.8%。从投资主体看,民间资本投入快于国有资本。国有经济投资209.6亿元,增长12.1%;民间投资235.4亿元,增长59.8%。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0.6亿元,比上年增长38.3%。从投资种类看,基本建设投资254.4亿元,增长49.4%;更新改造投资141.6亿元,增长17.2%;其它投资9.5亿元,增长32.6%;房地产开发投资35.1亿元,增长73.0%。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0.3亿元,增长54.2%,增幅高于全社会2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9.7亿元,增长32.4%;其中工业投资274.3亿元,增长31.4%。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6亿元,增长8.0%。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双十”工程圆满完成。山东冬映红枣业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液态肥、海星公司2万平方米工厂化养殖厂建设及海参养殖、万得福公司5000吨/年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振利油料加工公司大豆分离蛋白等7个农业项目全部完工投产。春蕾集团5万纱锭精梳纺织、华泰集团7.5万吨纸浆、大海集团15000吨锦纶6轮胎帘子布、信义公司ZrSi04矿棉纤维基改性复合材料刹车片、胜通集团1万吨/年钢帘线等46个工业项目有27个全部完工投产。县城电网改造、华泰集团陆路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部完工。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413.5万平方米,增长38.1%;竣工面积128.9万平方米,增长54.2%。商品房销售额20.5亿元,增长89.7%;其中住宅销售额13.8亿元,增长84.3%。商品房销售面积118.0万平方米,增长54.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7.3万平方米,增长50.5%。

建筑业生产发展加快。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8亿元,增长9.0%;竣工产值77.3亿元,增长6.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8.8万平方米,增长27.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2.3万平方米,增长9.5%。建筑企业组织结构逐步向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相结合的方向调整,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9.5万元/人,比上年提高0.9万元。

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市的零售额77.9亿元,增长17.8%;县的零售额16.7亿元,增长15.8%;县以下的零售额22.5亿元,增长12.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24.6亿元,增长38.8%。餐饮业逐步加快发展,全年实现零售额21.7亿元,增长15.9%。分类别看,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销售的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6.5亿元,增长14.9%;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2.7亿元,增长159.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6.1亿元,增长45.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2.9亿元,增长49.5%;中西药品类零售额0.8亿元,下降6.8%;日用品类零售额1.9亿元,增长97.5%。

对外贸易实现历史性“双突破”。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亿美元。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0561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出口60561.4万美元,进口45052.3万美元,分别增长36.5%和15.0%。

在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超过一般贸易18948万美元,占总额的63%,仍居主导地位;一般贸易增长较快,增速超过加工贸易9.8个百分点。

出口产品种类更趋多元化,结构更加优化。机电、纺织、轮胎、服装家具出口总额均超过2000万美元。机电产品出口31922万美元,增长37.2%;轮胎出口4653万美元,增长152%;服装出口2243万美元,增长121%。

日本和我国香港仍是我市第一大进出口地区。2004年从日本进口14061万美元,其次是欧盟、美国、韩国和东盟;对我国香港出口额最大,为22428万美元,增长40%;对美国出口额增长最快,增长72%。

出口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出口规模有所扩大。2004年我市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0家,比上年增加3家;出口100万美元以上的63家,比上年增加22家。

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4年批准外商投资项目66个,合同外资金额4.0亿美元,同比增长35.5%;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0亿美元,同比增长51.5%。

交通、邮电和旅游

社会运输能力不断提升,现代物流业快速成长。全市年末拥有机动车34.1万辆,其中汽车15.5万辆。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4688.7公里,比上年新增25.3公里。公路密度59.2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货运量4692万吨,货运周转量528634万吨公里,分别增长4.4%和13.4%;客运量2436万人,客运周转量163929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1.4%和24.6%。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4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6.3亿元,邮政业务总量1.1亿元,分别增长45.5%和12.0%。全市拥有邮政局(所)87处,邮政报刊图书销售亭(点)50处。年末拥有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0万门,电话用户4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0万户,农村电话用户22万户。全市拥有公用电话5万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30.5万户,小灵通用户9万户,互联网用户5万户。

旅游业增势强劲。全市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8.9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全市接待境外游客2450人次,比上年增长23.2%;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83.2万美元,增长23.8%。接待国内游客16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8%。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2004年,全年境内财政总收入187.3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其中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28.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7.5%。财政支出35.5亿元,增长23.5%,实现了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