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淄博市统计局

四、工业

工业生产迈上新台阶。2004年,全市工业生产在改革调整优化升级中实现新突破,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24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0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7%,对GDP的贡献率为69.42%,分别比上年提高3.32个和4.8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规模以上工业的支撑。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754家,比上年新增34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898.42亿元,增长33.94%(按现价计算)。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完成583.82亿元,增长21.26%;集体经济完成225.37亿元,增长33.90%;股份制企业完成684.97亿元,增长40.45%;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59.62亿元,增长35.3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202.02亿元,增长36.23%;其他经济完成142.62亿元,增长63.0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完成476.44亿元,增长35.90%;重工业产值完成1421.98亿元,增长33.30%。分隶属关系看,中央省属工业产值完成537.87亿元,增长23.53%;地方工业产值完成1360.55亿元,增长38.56%,其中区县属工业完成产值1254.22亿元,增长41.08%。工业产销衔接基本平衡,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45%。受市场需求的影响,部分产品快速增长。全年平板玻璃产量增长103.24%、墙地砖产量增长84.27%、布产量增长45.64%、生铁产量增长33.41%、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增长30.32%、汽车产量增长35.69%、发电量增长23.64%。

工业整体效益水平大幅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3.66%,比上年提高23.31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84.07亿元,比上年增长34.85%;利税197.98亿元,增长44.52%,利润总额突破百亿元,达103.07亿元,增长55.43%。中央省属工业效益增长较快,2004年中央省属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0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0.6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56.50亿元,增长50.0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57个百分点。全年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9.29%,比上年提高16.66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32.02亿元,增长39.36%;利税突破百亿元,达141.47亿元,增长42.41%,利润总额82.00亿元,增长42.89%。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4年全市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认真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清理工作,在保持投资适度规模和增幅的基础上,投资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市场取向渐趋一致。全年共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30.95亿元,比上年增长45.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4.63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57.17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9.15亿元。按隶属关系分,中央、省属单位共完成投资65.57亿元,增长1.98%;市、区县及以下单位完成投资465.39亿元,增长54.29%。

住宅建设投入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全年城镇单位自建和房地产企业住宅投资达37.82亿元,增长65.1%;竣工住宅面积155.78万平方米,增长12.9%;商品房销售额32.22亿元,增长51.1%,其中销售给个人的住宅销售额为26.13亿元,增长44.8%。

建筑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全社会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81.01亿元,比上年增长46.19%。

六、公路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公路货运量达5285万吨,比上年增长7.53%,货运周转量29671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01%;公路客运量16591万人,客运周转量358112万人公里,分别增长7.34%和5.36%。公路营运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729公里,比上年增加83.4公里,全市公路密度达62.8公里/百平方公里。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2004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达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46万门,全年新增电话用户18万户,主线普及率达每百人27部,综合通信能力持续增强。数据通信业蓬勃发展,数据通信能力不断提高,用户数量不断增加,年末全市上网用户达15万户,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现代物流和企业、社区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网上应用内容日渐丰富,各类通信增值业务发展迅速。

七、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城市市场发展快于农村。全年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增长14.4%,城市市场零售额增长15.6%,快于农村市场1.2个百分点;二是各行业零售额都保持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速保持领先地位。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6.0%、餐饮业增长15.8%、其他行业增长4.4%;三是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增长较快。全年国有经济零售额增长6.57%,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增长13.2%,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达55.02%。

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有5处市场被命名为全省30强市场。全年市场建设完成投资47.27亿元,新建、改建市场238万平方米,中国财富陶瓷城、淄博义乌小商品城等一批规模大、影响大的市场相继开业,为把我市建成鲁中物流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旅游事业蓬勃发展。2004年我市旅游部门多策并举,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全市旅游业进入新一轮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先后组织举办了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国际齐文化旅游节、周村开埠一百周年暨首届中国(周村)旱码头旅游文化节、原山旅游节、聊斋民间艺术灯会等20多项旅游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全年共接待游客771.53万人,比上年增长29.5%;实现旅游总收入47.52亿元,比上年增长50.6%。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显著增强,全市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和档次大大提升。到年末全市共有星级旅游饭店29家,其中四星级4家;旅行社86家,全市已开发重点旅游区(点)35处,其中4A级2处、3A级2处、2A级4处。

八、财政、金融

税收突破百亿,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2004年,全市共完成各项税收108.23亿元,同比增长28.7%,增幅比上年提高15.69个百分点,其中国税完成76.66亿元,增长32.62%,地税完成31.57亿元,增长20.1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04亿元,增长24.3%;地方财政支出62.55亿元,增长30.52%。全市已连续20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连续8年实现了区县财政收支平衡。

金融存贷款稳定增长,贷款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市金融机构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应对土地政策、产业政策调整对信贷资金管理的影响,着力缓解经济运行中重点环节的资金供需矛盾,为全市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943.9亿元,比年初增加119.6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43.2亿元,比年初增加63.88亿元;企业存款余额254.61亿元,比年初增加30.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675.73亿元,比年初增加63.47亿元。其中短期工业贷款和对“三农”经济的信贷支持不断增加,到年末,全市各金融机构短期工业贷款较年初增加26.02亿元,同比多增18.09亿元,农业贷款较年初增加22.19亿元,同比多增2.8亿元。农业贷款和短期工业贷款的增加,对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