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2 淄博市统计局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2004年,全市继续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和“环境立市”战略,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环境明显改善。年内重点抓了新城区道路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被市政府列为为群众所办实事之一的小街巷和公厕改造工程超额完成,全市共改造小街巷178条,新建公厕49座,改建40座;年末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5%,绿地率达到32.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8平方米,主要指标已基本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年末全市乡镇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率达100%,村庄规划调整完善率达81%,全市共有8个全国重点镇,20个省市级中心镇。另外,全年还完成三峡移民建房1万平方米,安置三峡移民410人。

2004年全市环保工作以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循环经济为重点,继续深入贯彻"环境立市"战略和"绿色十五"计划,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张店城区近郊水泥企业的搬迁改造工作已按期完成,年可减少粉尘排放4000吨;围绕治理城区机动车排气污染,进一步加快了城市运营车辆的双燃料改造步伐;同时对张店东部化工区污染企业实施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限产、停产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化工区"化工味"的刺激影响范围已明显减小;水环境污染状况进一步好转,全市5个出境断面除猪龙河外,基本达到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大力开展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建成和在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已达11座,日处理污水能力54万吨,可基本满足城市污水处理的需要。市医疗垃圾处置中心正常运营,确保了首期纳入处置范围的50家县级以上医院每天120桶约4.3吨医疗垃圾的日产日清、高效处置。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喜结硕果,新材料产业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2004年全市20家骨干新材料企业共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0亿元,占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0%。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产业优势十分明显,我市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纤维及制品生产基地、最大的增塑剂生产基地、最大的氧化锌纳米材料生产基地和国内重要的玻璃窑用耐火材料生产基地。作为综合性的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年内成功举办了2004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系列活动,成为淄博吸引国内外科研专家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和外商投资的重要桥梁。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36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19项,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的111项,达到省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6项,有21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

教育普及水平迈上新台阶。一是全市提前一年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截至目前,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1.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8%,小学升初中达100%,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5%。二是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2004年我市升入专科以上学校的学生占同龄人口的27%,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超过国际通行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最低标准,并领先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的平均水平。民办教育实现新发展,年内我市成立了民办教育协会,审批学校15所,使全市民办学校总数达到250余所,在校生7万余人,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高等教育实现新突破,淄博师范学校顺利升格改建为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使全市在两年内升格学校达到7所。目前全市全日制高等院校已发展到12处,在校生7万人,实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教育教学质量创历史新高,2004年我市普通高考本专科招生录取人数达20403人,首次突破2万人大关,本科上线录取人数达7864人,成为改革招生制度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年。

广播电视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宣传报导了科学发展观、建设平安淄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陶博会、纪念建党83周年等重大活动。广播电视事业及相关产业稳步发展。全年新安装有线电视用户3.93万户,新增中华宽带网用户1.44万户。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共发展数字电视用户2.5万户。目前,向全市城镇传送模拟电视节目38套,数字电视节目90套,数字广播节目46套,数字信息广播5套。

文化艺术创作实现新突破。齐国历史剧《马夫掌鞭》一举夺得全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首届“泰山艺术奖”金奖。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以节庆文化活动为主线,全市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21个,有5台文艺演出活动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扩大了我市的对外影响。

新闻编辑出版工作突出“管理发展年”和“扫黄打非”两个重点,出版物市场得到净化。年内集中进行的“扫黄打非”行动,共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40000余册(盘);取缔、关闭印刷企业3家,书店摊点81家;对9家非法经营业户进行了依法处理。

卫生事业发展良好。2004年全市农村卫生事业呈现勃勃生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4处乡镇卫生院、400处村卫生室的改建任务如期完成,农村“炕头医”现象得到了较好解决;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市有75处乡镇卫生院先后分流151名富余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农村卫生资源共享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疾病控制成效显著。全市已连续12年未发生脊髓灰质炎病例,连续29年无白喉病例发生。启动了新生儿听力筛查,使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爱婴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加强血液管理,继续巩固发展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成果,我市连续4年临床用血全部来自街头公民自愿无偿献血,成分输血率达95%以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四连冠”。

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群众体育不断走向深入。在第28届奥运会上,我市运动员杜丽勇夺首金,并打破该项目奥运会纪录,提前四年圆了我市奥运夺金梦。2004年“世界足球发源地”的桂冠花落临淄,也成为淄博体育史上辉煌的一页。围绕全民健身活动,全市先后举办了全民健身周、攀登珠穆朗玛峰北坳、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第四届退休人员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既活跃了市民文体生活,也进一步巩固了我市的全民健身阵地。

十一、物价与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0元,比上年增长14.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011元,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4432元,比上年增加530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94元,增长10.8%。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