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三、农业 2003年,全市把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线,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核心,努力调新、调优、调强。加快以效益农业、创汇农业、订单农业为支撑的特色农业产业带的建设,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现价)88.47亿元,增长9.2%。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调减粮田面积31.33万亩,用于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全年粮食总产为110.28万吨,比上年增长2.3%。夏粮实现丰产丰收,每亩单产增长78公斤,总产增长12.1%,秋粮由于播种面积减少,总产下降3.7%。经济作物中,棉花总产1.88万吨,比上年增长17.2%;油料1.76万吨,增长25.7%;蔬菜352.92万吨,下降1.0%。 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市积极调整畜牧业结构,重点发展规模基地建设和特色养殖。年末猪、羊、家禽存栏量均比年初有较大增长,全年肉类总产14.23万吨,比上年增长8.0%;禽蛋产量17.48万吨,增长6.6%;奶类产量7.34万吨,增长39.5%。水产品养殖业稳定发展。水产养殖面积6805公顷,比上年增长1.5%。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补植面积4036公顷,四旁植树465万株,巩固了原有绿化成果,森林覆盖率达27.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93.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2%;农用载重汽车13111辆,增长0.88%;农用拖拉机2.48万台,增长2.48%;排灌机械动力80.02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1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78.38%,其中节水灌溉面积9.15万公顷;全市化肥施用量(折纯)11.29万吨;农村用电量31.11亿千瓦时;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5363吨,增长22.2%;地膜覆盖面积2.74万公顷。 四、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733.2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13.29亿元,增长29.0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41.09亿元,同比增长25.16%,增幅同比提高8.4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7%。工业生产的强势增长有力地支持了整体经济的加速发展。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经济类型分组看,国有经济完成493.23亿元,增长9.50%;集体经济完成242.32亿元,增长31.97%;股份制企业完成399.19亿元,增长42.74%;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70亿元,增长57.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129.17亿元,增长22.4%;其他经济完成79.36亿元,增长71.9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完成395.02亿元,增长33.32%;重工业产值完成1018.27亿元,增长27.34%。分隶属关系看,中央省属工业产值完成438.73亿元,增长7.67%;地方工业产值完成974.56亿元,增长36.85%,其中区县属工业完成产值880.73亿元,增长39.75%。工业产销衔接基本平衡,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39%。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和部分热销产品的高速增长,有力支持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全年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增长1.21倍、汽车增长1.07倍、激光盘增长36.02%、化学纤维增长77.62%、墙地砖增长63.89%。 工业整体效益水平大幅提高,地方工业效益看好。中央省属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明显回升,带动了全市整体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的大幅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2.81%,比上年提高19.67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93.90亿元,比上年增长35.22%;利税138.71亿元,增长54.11%,利润总额65.82亿元,增长84.21%。2003年中央省属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8.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效11.52亿元,实现利税39.29亿元,同比增长84.28%。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7.62%,比上年提高12.61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49.84亿元,增长42.42%;利税99.42亿元,增长44.74%,利润总额56.93亿元,增长48.40%。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3年全市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努力改善投融资环境,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招商引资、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5.91亿元,比上年增长66.2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23.54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36.37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2.37亿元。按隶属关系分,中央、省属单位共完成投资64.29亿元,增长49.86%;市区县及以下单位完成投资301.61亿元,增长71.08%。 住宅建设继续保持较高的投入,全年城镇单位自建和房地产企业开发住宅投资达48.34亿元,增长20.73%;竣工住宅面积240.47万平方米,增长33.96%;商品房销售额21.33亿元,增长52.99%,其中销售给个人20.2亿元,增长63.02%。 建筑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建筑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创“泰山杯”奖工程7项,装饰装修“泰山杯”工程4项,工程质量合格率100%。 六、公路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公路货运量达4915万吨,比上年增长1.19%,货运周转量27219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69%;公路客运量15456万人,客运周转量339903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4.1%和下降1.46%。公路营运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64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47.9公里,全市公路密度达61.39公里/百平方公里。 邮电通信业高速发展。全市邮政业务总量达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继我市通信固定电话用户超百万之后,2003年全市程控电话十二期扩容工程全面竣工,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40万门,全年新增电话用户16万户,总量达到119万户,主线普及率达每百人27部,综合通信能力持续增强。信息网络发展日新月异,淄博信息港日均访问量达30万人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现代物流和企业、社区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网上应用内容日渐丰富,各类通信增值业务发展迅速。 七、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商品供应充足。在经历“非典”之后,消费需求全面恢复,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农村市场发展快于城市。全年城市市场零售额增长14.6%,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增长21.7%,快于城市市场7.1个百分点;二是各行业零售额都保持增长,批零贸易业零售额增速保持领先地位。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6.1%、餐饮业增长12.1%、其他行业增长8.1%;三是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增长较快。全年国有经济零售额增长4.7%、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增长15.6%,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达56.45%,所占份额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