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2 淄博市统计局

商品交易市场持续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注册登记商品交易市场504处,其中消费品市场459处,生产资料市场45处。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45.1亿元,比上年增长0.34%,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227.82亿元,下降2.29%,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217.28亿元,增长3.25%;城市交易额390.72亿元,农村交易额54.37亿元;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有29处,其中过30亿元的市场有4处。

2003年我市旅游业经历了“非典”的严峻考验,全市旅游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在“非典”过后,采取多种措施全力促进旅游业复苏,先后组织举办了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原山红叶节、马踏湖民俗风情旅游节等20多项大型旅游活动。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1.5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始终保持在全省八大旅游城市之内;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95.84万人,比上年增长2.1%,在全省各大旅游城市中列第六位,比上年前移两位。年末全市共有旅游涉外星级饭店24家,旅行社65家,全市已开放旅游区(点)58处,其中重点旅游区(点)34处;全市国家A级旅游区(点)已达7家,2A级景区(点)5家,有3A级景区(点)2家。

八、财政、金融

税收增加,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全市共完成各项税收84.09亿元,同比增长13.01%,其中国税完成57.81亿元,增长13.68%,地税完成26.28亿元,增长11.5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0.25亿元,增长25.08%,增幅较上年提高0.5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47.92亿元,增长20.16%,全市已连续19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全市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金融方针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贷款投放力度,调整信贷投向结构,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824.26亿元,比年初增加150.3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79.32亿元,比年初增加65.18亿元;企业存款余额222.99亿元,比年初增加41.83亿元,企业存款的较快增长从宏观上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和盈利能力的提高。贷款持续增长,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605.11亿元,比年初增加107.11亿元。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2003年,全市以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日趋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年内重点抓了人民公园改造工程、垃圾利用热电联产项目、绿色通道建设工程、高速路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新区道路建设工程等五项重点工程,其中人民公园改造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小城镇建设和园林绿化工作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市乡镇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率达100%,村庄规划调整完善率达78%,全市22家中心镇详细规划率达到45%。各项城市绿化工程进展顺利。全市共新建园林绿地52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绿地率达到了31.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8.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环境立市”战略指引下,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共关停燃煤工业炉窑214家,对112家燃煤炉窑企业进行了清洁燃烧技术改造,取缔4吨以下锅炉54台,完成了11家、18台电厂燃煤锅炉的静电除尘器技术改造,对116家企业进行了废水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年内还拒批高污染、高能耗项目8个,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张店城区近郊水泥企业的搬迁改造工作取得新进展,年内基本完成了39条水泥窑、39座粉磨站的关停或拆除任务。环境空气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全年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04天,SO2、PM1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分别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近10年最好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喜结硕果。我市作为综合性的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年内重点抓了20家骨干企业的建设,共完成科研开发投入5.8亿元,实现利税27.47亿元,出口创汇14.69亿元。在“新材料技术论坛”、“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院士专家淄博科技行”、“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市长论坛”四大活动中,共邀请2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7名专家、16个国家的43名专家和企业总裁,国内20家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教授、研发人员参加,成为我市历年来规格层次最高的一次科技盛会。此次洽谈会共签订技术合作项目260项,总投资达31.55亿元,其中院士、专家为企业解决的技术难题129项。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38项,其中工业89项,医疗卫生31项,农业15项,软科学3项,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118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8项。

各类教育发展加快。年内省教育厅正式批准筹建山东铝业职业学院,至此全市共有各类高校8所,在校学生达5.5万人;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的成立,使我市又新增2所高等职业学院;民办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有了实质性进展,年内新批民办学校21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03年全市高等教育招生22423人,比上年增加3539人,本专科共录取17357人,比上年增加3549人,增长25%,比全省平均录取率高出3.75个百分点;普通中专招生11017人,比上年增加1964人;普通高中招生32564人,普通初中招生47572人,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48.44%,比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全市小学招生5296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8%,比上年增加了0.13个百分点。

广播电视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宣传报导了我市发展民营经济、陶博会、“金话筒”奖颁奖晚会和抗击“非典”等重大活动。广播电视事业及相关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发展、改造有线电视用户4万户,同比增长6%;“中华宽带网”全年发展用户1.27万户。年末数字电视广播业务的开通,使我市在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广电大厦的竣工和广电大剧院的投入使用为我市文化广播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成为全市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

新闻编辑出版继续抓好规范管理、扫黄打非、强化监督三个重点。年内集中对印刷企业、图书摊点和电子出版物经营场所进行了检查,共取缔违规业户20余家,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50000余册(盘)。

2003年,全市卫生工作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不放松,一手抓卫生改革与发展不动摇,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夺取抗“非典”阶段性重大胜利后,全市进一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机制进行了完善,印发了《淄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进一步充实了乡镇卫生院防保队伍,建立健全了信息化疫情报告网络。以“农民健康工程”、“结构调整工程”、“机制创新工程”、“行风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为重点,加快了全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截止年末,全市共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3家,覆盖全市城区152个居委会,服务城市居民25万户,8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