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对外贸易在上年大幅提高的基础上实现了较快增长。按在地原则(含省、中央公司)统计,全市各类企业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69.25亿美元,增长9.8%;其中,出口额105.71亿美元,增长11.3%,进口额63.54亿美元,增长7.4%。按属地原则(不含省、中央公司)统计,全市各类企业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0.96亿美元,增长12.5%;其中,出口额85.04亿美元,进口额55.92亿美元,分别增长16.6%和6.8%。外商投资企业仍是外贸出口的主体,全年出口额58.62亿美元,增长16.6%,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为68.9%,国有企业出口14.24亿美元,增长12.6%,集体、私营企业出口12.18亿美元,增长21.5%。 据青岛海关统计,青岛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312.8亿美元,增长11.8%,其中出口额188.96亿美元,进口额123.84亿美元,分别增长15.4%和6.7%。 利用外资成绩显著。加大了对城市形象、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的对外宣传推介以及招商引资的力度,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832项,合同外资金额55.24亿美元,增长53.9%。实际利用外资23.8亿美元,增长48.8%。年末实有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5346家,增长8.3%,其中中外合资1560家,减少3.5%;中外合作268家,减少6.6%;外商独资3515家,增长16.0%。截止年末,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64家落户青岛,共投资项目95个,合同外资达12.2亿美元。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继续发展。一批企业积极“走出去”,全年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5.36亿美元,增长31.5%;完成营业额4.55亿美元,增长21.7%;共派出劳务人员5246人次。 对内招商引资取得可喜成果。2002年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1980个,实际到位资金112.1亿元,增长53.0%。其中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303个,到位资金87.1亿元,增长55.0%。 八、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有针对性地扩大贷款力度,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居民个人消费的增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22.57亿元,比年初增加294.24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81.97亿元,比年初增加101.91亿元,比上年多增45.0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44.94亿元,比年初增加126.17亿元,比上年多增42.7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04.48亿元,比年初增加218.49亿元,比上年多增105.5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52.14亿元,比年初增加97.97亿元,比上年多增18.7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32.30亿元,比年初增加90.57亿元,比上年多增39.09亿元。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82.60亿元,较年初增加62.87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全市承保金额5724.74亿元。保费收入38.46亿元,其中:财产保费收入10.61亿元;人身保险费收入27.85亿元。赔款支出金额9.99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5.81亿元,人身险给付金额4.18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取得科技成果406项,其中,国际领先的55项,国际先进的111项,国内领先的171项,国内先进的65项。 科技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共成交技术合同项目9524项,增加892项;成交额7.38亿元,增长18.8%。全年授权专利1500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10所,其中普通高校7所,在校学生8.25万人,增长35.9%。中等学校447所,其中,普通中学348所,在校学生46.76万人,增长5.4%。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99所,在校学生10.8万人,增长9.4%。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1.3%。共有小学1123所,在校学生47.86万人,下降4.1%。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初中入学率达99%以上。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609处。其中,影剧院44处,电影队279个,文化馆(站)182处,博物馆7处,公共图书馆13处,艺术表演团体11个,广播电台1座、9套节目,电视台1座、12套节目,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26.4万户。全市出版各类杂志1412.78万册,出版报纸21698.8万份。共创作长篇小说2部,中短篇小说10部,诗歌集2部,散文20篇。全市共有档案馆15处,档案管理与改革进一步发展。 卫生事业不断巩固。2002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2926处,其中,医院、卫生院238处,卫生防疫机构20处,妇幼保健机构10处,门诊部(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2624处。年末各类卫生专业人员3.6万人,其中,医生1.3万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2.1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0万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2002年,全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45.5枚,银牌193枚,铜牌146枚。共打破全国纪录7项,全省纪录10项,全市纪录7项。全市共有体育专业队8个,队员160人。重点体校13所,学员1868人,业余体校5所,学员8000人。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成绩显著。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东西快速路一期、南京路与鞍山路改造、滨海步行道一期等相继竣工,流亭机场扩建、同三线青岛段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2年,我市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步伐,城市供水、供气、供电、供热、公交等能力继续增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建设完成了一批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处理、海堤保护、河道环境整治及生态保护项目,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城市供水:城市供水量2.36亿吨,增长6.3%。城市用水量2.20亿吨,增长9.7%,其中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为0.97亿吨和1.22亿吨。 城市供气:城市使用液化气、煤制气的总户数达到83万户,增长31.0%。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6.98万吨,增长36.1%,供应煤制气总量13569万立方米,增长14.9%。城市气化率达到99.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城市供电:全年实际用电量131.4亿千瓦时,增长13.2%。其中工业用电88亿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18.3亿千瓦时,分别增长15.5%和3.98%。 城市供热:全年新增供热面积223.5万平方米,累计供热面积达到1506.0万平方米,增长10.4%。 公共交通:年末市区公共汽、电车线路173条,比上年增加28条。共有营运的公交汽、电车3535辆,较上年增加82辆。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车8920辆,较上年增加810辆。 道路及下水道:年末道路总长度1302公里,增加54公里。新铺装人行道板69万平方米。新建、翻建道路108条。城市下水道总长度1601公里,增加62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