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青岛市统计局

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16.0亿元,首次突破一百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利润总额49.4亿元,增长42.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9.87%,比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5.01%,产品销售率为98.5%。企业产品质量及新产品开发能力有所提高,累计已有100种产品获得青岛市级名牌产品。全年共研制开发新产品1257种,增长10.1%,其中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254种,增长43.5%,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724种,增长51.1%,填补国内空白的174种,增长3.6%。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实现利税总额5.6亿元,增长24.4%,全员劳动生产率56800元/人,增长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0年,市委、市政府继续采取了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国家财政技改贴息政策的积极贯彻实施,使全市更新改造投资迅速增加。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城镇以上单位共完成投资242.7亿元,增长10.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0.1亿元,增长5.2%,更新改造投资62.0亿元,增长8.6%,房地产开发投资67.5亿元,增长7.2%;县区投资增长加快,全年五市三区投资达128.8亿元,增长36.0%,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6个百分点。

全年新开工项目805个,比上年增加183个;施工项目1059个,竣工项目675个;在建项目总投资规模610.6亿元。

投资效益有所提高。项目建成投产率63.7%,新增固定资产180.3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4.3%。

房地产业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和市区东(高科园)西(开发区)两翼建设开发的加快迅速发展。商品房屋竣工面积351.7万平方米。全年销售商品房建筑面积30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4%。商品房销售额55.7亿元,增长31.5%。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迅猛发展。随着改革和建设的双向推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满足市场需求、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服务手段和质量日臻完善;综合通讯能力扩大,业务量持续大幅上升。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截止2000年末,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88公里,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

航空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拥有国内航线56条,国际航线8条,港澳地区航线1条,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43.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7%;货邮吞吐量4.88万吨,增长18.8%。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7.53亿元,比上年增长37.8%。信函5933.7万件,增长18.9%;电报22.0万份,下降24.4%;长途电话15930.9万张,增长12.6%;以计算机应用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2000年IP网(互联网)用户使用时长达到4.53亿分钟,增长13.7倍。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41.6万门,增长9.3%。年末市话达到99.10万部,其中新安装14.47万部。市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76.48部,比上年提高18.6个百分点。全市移动电话发展到77.57万户,比上年增长71.9%。无线寻呼发展到57.91万户,增长10%,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城乡家庭电话普及率均已超过60%,在山东省率先建成电话市。

六、国内贸易

增加居民收入、降低银行利率、扩大消费信贷、开征利息税、开放住房二级市场、延长节假日时间等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实施,宏观调控效应进一步显现,伴随全市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和多种经营业态的共同发展,城乡消费品市场由稳步发展趋向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按城乡分,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236.2亿元,增长14.5%;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71.5亿元,增长11.8%。按营业方式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23.9亿元,增长14.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7.9亿元,增长23.0%;制造业及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55.9亿元,增长6.3%。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含集市贸易市场)866处,成交额4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消费品市场786处,成交额368.2亿元,增长9.3%;生产资料市场80处,成交额71.5亿元,增长50.8%。

七、对外经济

2000年,市委、市政府切实贯彻国家加大出口扶持力度、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率等鼓励出口政策,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提高外资利用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有力促进了全市对外经贸工作的迅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跃上新的高度。按在地原则(含省、中央公司)统计,全市各类企业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5.32亿美元,增长33.9%;其中,出口额82.69亿美元,增长31。0%,进口额52.63亿美元,增长38.9%。按属地原则(不含省、中央公司)统计,全市各类企业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8.31亿美元,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增长39.8%;其中,出口额61.14亿美元,进口额47.17亿美元,分别增长37.3%和43.3%。外商投资企业仍是外贸出口的主体,全年出口额44.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5%,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为72.6%,国有企业出口9.68亿美元,增长25.2%,集体企业出口6.70亿美元,增长83.5%。

据青岛海关统计,青岛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52.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5%,其中出口额142.33亿美元,进口额109.71亿美元,分别增长33.7%和73.3%。

利用外资成效继续扩大。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132项,合同外资金额26.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5%。实际利用外资12.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5%。实际利用外资绝对额和增长速度均超额完成年初目标。年末实有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3965家,其中中外合资1382家,中外合作249家,外商独资2332家。截止年末,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家落户青岛,共投资项目66个,合同外资达8.11亿美元。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继续发展。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5%;完成营业额0.80亿美元,增长17.4%;派出劳务人员5994人次,增长16.4%。

旅游事业取得新进展。刺激消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极大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全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8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国际旅游收入1.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5%。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11.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6%;国内游客1285万人次,增长13.6%;海外游客26万人次,增长15.0%,其中接待外国人20.02万人次,增长22.0%;华侨和港澳台胞6.04万人次,增长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