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山东省统计局

现代渔业建设扎实推进。水产品总产量749.1万吨,比上年增长5.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21.7万吨,增长3.8%;淡水产品产量127.4万吨,增长11.1%。优质水产品稳定增长,海参、对虾产量达到6.1万吨和11.7万吨,分别增长13.0%和8.3%。水产品出口创汇34.9亿美元,增长2.3%。设施渔业发展顺利,海水工厂化养殖规模达到550万平方米,深水网箱达到2600个。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新建国家和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区55处,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116处、无公害产品230个。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服务能力提高。农机总值达到585亿元,比上年增长5.4%;农机总动力10250万千瓦,增长3.3%。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7286.2万亩,增长0.4%,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113.4万亩,增长2.7%。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已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汽车率为99.9%,通自来水率为85.6%,新增沼气用户45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38188家,比上年增加2896家,增长8.2%。实现增加值16718.8亿元,增长13.8%,回落7.0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13.2%,重工业增长14.1%,分别回落5.8和7.6个百分点;非公有工业增加值10912.0亿元,增长17.1%,回落8.5个百分点。

表3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增加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 省 16718.8 13.8
# 轻工业 5451.5 13.2
重工业 11267.3 14.1
# 国有企业 984.4 4.6
集体企业 826.5 8.3
股份合作企业 195.1 13.8
股份制企业 9863.2 15.1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3137.4 14.1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712.1 17.2


工业经济效益增速放缓。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7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回落4.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836.5亿元,增长13.3%,回落17.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6430.5亿元,增长18.2%,回落10.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61.8,提高30.3点。企业亏损面为7.1%,扩大0.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3.2倍。

制造业继续保持主导地位。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44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6.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8.1%;实现利润2989.1亿元,增长10.9%,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77.9%。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实现增加值4356.8亿元,增长18.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5.0%提升到26.1%;实现利润916.8亿元,增长28.4%。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结构调整优化。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增长较快,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量增幅回落。在重点统计的120种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85种,占70.8%;下降的有35种,占29.2%。

表4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14109.8 -0.3
天然原油 万吨 2799.2 3.6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753.7 2.4
水泥 万吨 13887.3 -4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5619.2 3.6
粗钢 万吨 4458.7 1.5
钢材 万吨 5027.4 2.1
纱 万吨 619.4 9.1
布 亿米 131.8 7.9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1526.9 6.9
塑料制品 万吨 377.1 21.3
合成氨 万吨 600.6 -13.3
啤酒 万千升 473.9 8.7
内燃机 万千瓦 7166.5 5.9
金属成型机床 万吨 1.5 30.7
汽车 万辆 74.5 7.8
摩托车 万辆 152.6 17.6
手机 万台 5006.4 37.4
彩色电视机 万台 864.7 -4
电子计算机 台 82665 35
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台 314.1 125.4
#笔记本计算机 万台 169.9 69.9
集成电路 亿块 1.8 89.7
太阳能热水器 万台 259.2 60.6


建筑业生产效益稳定增长。全省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实现利税259.4亿元,增长16.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80.2亿元,增长10.5%;实现利税63.5亿元,增长15.7%;非国有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707.6亿元,增长17.1%;实现利税195.9亿元,增长17.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较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35.4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2528.4亿元,增长23.4%;农村投资完成2907.0亿元,增长22.0%。建设资金充足,到位资金15850.1亿元,增长23.6%,其中,自筹资金增长26.1%,占到位资金的74.1%。项目储备能力明显增强,新开工项目个数由上年的下降3.7%转为增长7.8%。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2.9:59.9:37.2调整为3.6:53.0:43.4。部分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工业行业投资明显回升,铁路、航空、城市公共交通业投资分别增长1.4倍、98.2%、80.3%。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7.8%、52.3%、26.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投资均增长1.4倍。社会民生领域投入明显增大,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增长28.3%,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增长1.8倍,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1.2倍,环境管理业投资增长1.3倍。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975.6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增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增长31.2%,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9.1%,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增长55.4%,占全部住宅投资的26.6%,经济适用房投资增长20.4%,占全部住宅投资的4.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24.0%,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10.9%。房地产企业开发土地面积下降2.7%,购置土地面积下降16.6%。商品房建设规模平稳增长,施工面积17925.5万平方米,增长18.2%。商品房销售面积5011.6万平方米,下降1.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8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3%,增幅均创近十年新高。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730.6亿元,增长23.5%,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9.7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70.6亿元,增长25.0%,拉动零售总额增长3.2个百分点。市场规模化程度继续提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9715家,增长15.2%,实现零售额3734.5亿元,增长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