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山东省统计局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达到26867个,比上年增加6563个,增长32.3%;实现增加值8411.9亿元,增长28.4%。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2567.6亿元,增长14.9%;集体工业增加值741.5亿元,增长15.9%;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分别增长29.2%和32.7%。轻工业增加值2935.3亿元,增长30.8%;重工业增加值5476.6亿元,增长28.0%。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910.8亿元,比上年增长43.0%;实现利润2138.2亿元,实现利税3396.3亿元,分别增长56.6%和50.6%。企业亏损面下降0.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加快0.4次。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214.8,提高29.2个百分点。

制造业贡献加大,工业结构日趋优化。制造业拉动作用显著,实现增加值6999.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83.2%,比上年增长31.9%,拉动工业增长25.9个百分点。优势产业对工业经济支撑力增强。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领域和纺织、机械、食品、化工、冶金、建材六大行业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57.0亿元和569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11.6%和67.7%。非公有制工业迅猛发展,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4797.6亿元,增长38.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7.0%。其中,私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675.4亿元,增长45.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17.1个百分点。

工业产销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12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03种,占85.8%,其中有40种产品产量增幅超过30%。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在全部三级及以上(新资质)建筑企业中,有施工任务的5508家,比上年增加13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90.8亿元,增长26.5%;实现利税151.5亿元,增长24.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50.6亿元,增长29.3%;实现利税42.4亿元,增长26.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41.5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其中,城镇规模以上投资完成7274.8亿元,增长34.7%。从投资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08.4亿元,增长23.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653.5亿元,增长45.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579.6亿元,增长29.6%。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及省重点支持和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社会事业等领域投资实现较快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710.5亿元,比上年增长53.2%;机械电子工业投资完成1500.0亿元,增长63.1%;卫生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完成52.4亿元,增长78.2%;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完成614.1亿元,增长44.1%。全年新开工项目3.6万个,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3554个,增长45%。

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74.3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增幅比上年回落4.6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674.7亿元,增长28.0%;土地开发投资45.2亿元,增长44.6%;土地购置投资166.8亿元,增长11.9%。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增长27.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19.0%,其他商品房投资增长36.8%。

商品房市场保持热销态势。全年销售商品房316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3%,商品房销售面积超过竣工面积2.4万平方米,住宅销售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0.5%。在住宅销售总量中,个人购买商品住宅占88.9%。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城乡市场快速发展,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4548.6亿元,增长16.3%,增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577.8亿元,增长14.3%,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

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速较快。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行业规模和经营领域日益扩大。批零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1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22.3亿元,增长16.9%;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3.0亿元,增长15.5%。

个体、私营经济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个体私营经济总量、经营领域、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4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3.3%。

大中型贸易企业和交易市场稳步扩大。超级市场、便民连锁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新兴零售业态快速发展。大中型流通企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零售额13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年成交额一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达381个,增加65个;已出租摊位22.3万个,摊位出租率为91.9%,提高2.1个百分点;营业面积为1778.0万平方米,实现成交额2822.2亿元,分别增长25.5%和25.8%。

六、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实现进出口76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出口462.5亿美元,增长28.9%;进口306.4亿美元,增长23.0%。美国成为我省第一大出口市场,对美国出口89.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19.4%。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出口135.7亿美元,增长39.6%,占出口总额的29.3%,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

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平稳发展。有6个城市被评为“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全年合同利用外商投资28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5%;实际使用外商投资110.1亿美元,增长12.2%,其中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9.7亿美元,增长3.1%。外资在汽车、造船、电子信息、石化、机械等领域的投资强度增大,总投资过亿美元的项目50个。第二产业仍是外商投资热点,合同外商投资额和实际外商投资额分别占全省的84.7%和87.0%。韩国投资跃居首位。落户山东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16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保持良好势头。“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新批境外企业(机构)157家,协议投资总额1.5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1.3亿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9%;完成营业额17.4亿美元,增长15.0%;外派人员3.8万人次,增长19.3%;期末在外人数7.2万人,增长14.2%。对外交往进一步拓展,发展国际友好城市10对。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163公里,比上年增加130公里。公路铁路水路旅客运输量9.8亿人次,货物运输量14.8亿吨,分别增长10.2%和12.1%。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3.8亿吨,增长25.7%。航空业持续发展。航空货邮量达到20.2万吨,增长18.8%;客运量986.2万人次,增长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