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预计年末全省拥有卫生机构1.75万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980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60所,妇幼保健机构150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2.1万张,比上年增加0.3万张。全省卫生技术人员32.2万人,增加0.4万人。其中:医生15.4万人,增加0.5万人;护师、护士9.8万人,增加0.3万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在世界杯和世界锦标赛中,有9名运动员获得13项世界冠军。在第十四届亚运会上,有53名运动员参加了21个大项的比赛,是参加亚运会人数最多的一次,获24人次冠军、10人次亚军、17人次季军,有4人破6项世界纪录、2人2次破亚洲纪录,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在全运会项目的全国最高水平比赛中,获26.5枚金牌,居全国第四位;获1645.5分,居全国第五位。职业化球类项目的俱乐部比赛综合水平处于全国先进省市行列。 十一、环境保护、城市建设 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果。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024个,完成投资额19.5亿元。国家第二期“绿色工程”规划项目竣工验收31个,共投资16.4亿元;在建的88个项目中,已完成投资30.1亿元。全年共审批项目10646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99.96%。新增废水实际处理能力6.5万吨/日,废气实际处理能力1259万标立方米/时。 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全省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5处,面积96.3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6.1%。建立生态示范区6个,面积81.7万公顷,全部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成生态功能保护区15个,面积71.8万公顷。全省农业秸杆禁烧区面积为459.3万公顷,禁烧区内秸杆综合利用率为74.8%。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改善。17个市政府驻地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日均值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日均值比上年下降了6.7%。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7.8分贝,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53.8分贝。 环境科技支持能力有新的提高。全年共完成36项科研课题,8项环境科学研究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3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43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环境监测能力得到加强,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年完成了8个空气自动站和6个水质自动站的建设并投入运行,完成了244家重点废水污染源的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深入开展了环境空气、河流湖库、近岸海域和污染源监测,定期发布全省环境状况公报和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周报、日报、预报、重点流域排污总量控制监测公报,全年获取省控以上有效监测数据100万个以上。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城市建设完成投资155亿元,比上年增长32.5%。新建14座污水处理厂,累计已建成55座污水处理厂;新增城市道路800万平方米、自来水供水能力50万立方米/日、用气人口50万、污水处理能力65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1650吨/日、园林绿地1500公顷、供热面积600万平方米、公交运营车辆900标台。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共建成烟尘控制区219个,面积2114.7平方公里;共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70个,面积为1667.3平方公里。 十二、价格 价格和收费改革取得新进展。制定和调整了小麦、烤烟、桑蚕茧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实行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提高了城市供水价格,降低了部分政府定价药品价格,制定和调整了成品油、民用燃料及城市公交等公用事业价格。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3%,消费品价格下降1.0%。分城乡看,全省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3%,农村下降0.1%。分商品类别看,对价格总水平影响最大的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下降0.3%,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下降0.7%,鲜菜下降1.1%,水产品下降4.2%,鲜蛋上涨3.3%,鲜果上涨9.4%。烟酒及用品上涨0.9%,居住上涨1.7%。工业消费品价格降多升少,总体水平仍在低位运行,其中衣着类下降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2.0%,交通及通讯工具下降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1.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0.3%。 工业品价格总水平下降。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2%,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2.5%,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0.3%;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下降1.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1.5%。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下降1.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升1.1%。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价格上升2.3%,设备工器具价格下降2.7%,其他费用价格上升4.1%。 房地产价格上升。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升5.5%,其中商品房销售价格上升5.2%。房屋租赁价格下降0.2%,土地交易价格上升3.7%。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据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省总人口908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17‰,死亡率6.62‰,自然增长率4.55‰。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3%。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614.5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工薪收入6702.7元,增长12.1%。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596.3元,增长6.6%。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927.6元,增长6.5%;衣着消费支出751.8元,增长7.4%;设备用品服务支出397.0元,下降12.1%;医疗保健支出407.6元,增长24.5%;交通通讯支出538.4元,增长24.0%;娱乐文教服务支出929.2元,增长12.2%,其中,教育支出514.9元,增长10.5%。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8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1辆、摩托车44.3辆、影碟机52.0台、空调器42.7台、微波炉27.7台、电脑23.4台、移动电话74.4部。 农民生活逐步改善。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54.0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工资性收入1056.7元,增长9.4%。生活消费支出1997.8元,增长4.9%。其中,食品支出838.3元,增长4.4%;衣着支出130.3元,增长7.0%;居住支出335.7元,下降7.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96.3元,增长5.3%;医疗保健支出127.6元,增长11.0%;交通和通讯支出155.8元,增长17.0%;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56.3元,增长14.4%。全省农民人均居住面积为25.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0.5辆、摩托车47.4辆、影碟机20.6台、空调器1.3台、微波炉1.1台、电脑1.0台、移动电话14.6部。 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年末在中心企业下岗职工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5万人,全年筹集下岗职工生活保障资金3.8亿元,进中心签协议的下岗职工全部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并且代缴了社会保险费。年末企业离退休人员163.2万人,全年支付离退休金138.2亿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基本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