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山东省统计局

渔业生产形势良好。全省坚持控制捕捞、发展养殖的方针,加大了对近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海水养殖和内陆淡水养殖继续实施常规品种和名、特、优、新、珍、稀品种养殖相结合,进一步优化结构,确保了渔业生产的增产增收。全年水产品总量达到695.1万吨,比上年增长6.8%;其中,海水产品602.3万吨、淡水产品92.8万吨,分别增长6.3%和10.4%。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6096.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44.9万千瓦,增长11.2%;联合收割机达4.2万台,增长50.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19.3万吨,增长3.1%。年末耕地面积663.9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80.6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年底达157.1万公顷,增长27.1%。全省各地农村通电、通车、通话、通自来水的“四通”程度又有较大提高。到年底,全省通电的农户数达到1997.9万户,比重达到99.7%;通汽车村庄达到8.3万个,比重上升到94.5%;通电话村庄达到8.6万个,比重上升到97.9%;自来水受益村达到4.2万个,比重上升到47.8%。

三、工业

1999年,全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以抓大放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技术创新,加大扭亏增盈力度,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加快、效益明显改善。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国有及其控股工业完成增加值970.7亿元,增长10.9%;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579.6亿元,增长13%;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332.8亿元,增长12.7%;股份合作制工业完成增加值60.2亿元,增长1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增加值256.5亿元,增长15.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65.2亿元,增长20.4%。重工业生产快于轻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841.4亿元、1186.2亿元,增长12.6%和13.5%。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1459.8亿元,增长13%。

工业产销基本衔接,产销率提高。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工业产销率为98.6%,大中型工业为97.8%。非国有工业中,集体工业产销率为96.2%,股份制工业为96.6%,股份合作制工业为95.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为96.4%,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为95.9%。轻、重工业产销率基本持平。轻工业产销率为96.9%,重工业产销率为97.1%。

市场制约作用强化,主要产品产量增降明显。在重点统计的124种产品中,比上年增长的有92种,占74.2%。在轻工产品中,保证人民日常生活供给的基本消费品大都保持了一定增长。其中,乳制品增长22.6%,啤酒增长13.7%。市场需求较旺的一批名优高档耐用消费品依然增长较快。其中,房间空调器增长66.6%,彩色电视机增长48.7%,家用洗衣机增长23.4%。但自行车、洗尘器、照相机、表等产品市场需求减弱,生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纺织行业通过几年的调整已取得初步效果,主要纺织产品生产有所加快。其中,纱增长22.3%,布增长14.1%,服装增长20.0%,化学纤维增长3.3%。重工产品中,发电量增长9.5%,原煤增长2.2%。主要原材料产品仍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钢材增长26.6%,水泥增长11.9%,硫酸增长17.3%。投资类机电产品扭转了低迷局面,工业锅炉增长8.7%,金属切削机床增长15%,内燃机增长16.4%,发电设备增长5.3%。支农类产品保持较快增势。其中,化肥增长28.9%,化学农药增长14.9%,合成氨增长23.7%,小型拖拉机增长15.0%。随着邮电通讯的发展,相关的科技含量高的高附加值产品增长较快。其中,微型电子计算机增长25.3%、程控交换机增长25.6%。

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5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实现利润285.1亿元,增长26.6%;实现利税652亿元,增长16.6%。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9.5%,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9.6%,提高0.2个百分点;资本增值保值率为109.6%,下降1.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逆指标)为63.4%,下降0.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8次,加快0.07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6%,提高0.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8832元/人,增长17.2%;产品销售率97%,提高0.2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1999年,全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需求,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稳定增长。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5.1亿元,比上年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1287.8亿元,增长11.0%;城乡集体投资完成631.0亿元,增长3.4%;个体投资完成306.3亿元,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29.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在国有及控股投资中,农林水利、交通运输邮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完成378.3亿元,增长12.5%,所占比重为29.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投资方向有新的调整优化。第一产业投资增长加快。在国有及控股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32.3亿元,增长29.1%,增速比上年提高7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完成571.3亿元,增长5.2%,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完成684.2亿元,增长15.5%,比上年下降11.8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17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增幅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08.5亿元,增长33.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0.7亿元,增长40%;写字楼投资11.7亿元,下降0.6%。商品房施工面积达2775万平方米,增长15.8%,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1356.8万平方米,增长5.6%。竣工商品房面积1250.7万平方米,增长26.9%,其中住宅1056.4万平方米,增长9.2%。

在建项目建设总规模水平提高。全省施工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819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587个。在建投资总规模达3031.2亿元,增长15.3%,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平均每个项目的建设投资总规模由上年的3215万元上升为3698万元。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共安排在建重点工程56项,完成投资216.1亿元,其中,国家8项重点工程完成53.7亿元,省定48项重点工程完成161.2亿元。有17项工程或单项工程建成,新增了一大批生产能力,主要是:铁路正线231公里,原油15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65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