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八、财政金融 1999年,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制定的各项财政货币调控措施,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依法征税,积极培育财源,努力组织财政收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各级金融部门根据中央的统一安排,下调利率,征收利息税,化解各种金融风险,保证了金融业的平稳运行。 财政调控能力持续增强。全省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4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5.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省财政支出完成5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全省财政收支相抵,已经连续13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在主要收入项目中,增值税(25%部分)增长11.5%,营业税增长5%,个人所得税增长12.4%,企业所得税增长22.5%,行政性收费增长20.2%。财政收入亿元县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按分税制口径统计,全省财政收入亿元县达106个,比上年增加9个,其中超过3亿元的15个;按分税制前的老口径统计,全省财政收入亿元县达128个,比上年增加7个。在财政支出项目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2.1%,支农支出及农林水事业费增长10.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增长14.7%,教育事业费增长12.8%,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增长35.1%。一般性支出得到有效控制。行政管理费增长8.9%,城市维护费下降4.3%,低于总支出的增长幅度。在财政支出稳步增长的同时,重点支出得到优先保证。全省财政拨付6.2亿元用于支持纺织压锭、高新技术产业化贴息、煤炭企业亏损补贴、企业扭亏增盈等各项支出,筹集、拨付11.1亿元用于建立粮食风险基金,筹集资金5亿元用于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基金。 金融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各项存款继续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6563.0亿元,比年初增加802.7亿元,比上年多增33.3亿元。其中受企业效益好转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存款增加较多,年末企业存款余额1725.1亿元,比年初增加232.7亿元,比上年多增135.6亿元;受利率下调、征收利息税等因素的影响,储蓄存款增长平稳。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109.8亿元,比年初增加369.5亿元,比上年少增101.1亿元,其中定期存款年末余额为3302.8亿元,比年初增加212.3亿元,比上年少增164亿元。在贷款方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货币信贷政策,加大贷款投放力度,调整优化贷款结构,在促进生产、增加投资、扩大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末年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5680亿元,比年初增加796.9亿元,比上年多增144.7亿元。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302.7亿元(已扣除各商业银行剥离的贷款,下同),同比多增93.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96.9亿元,同比多增146.1亿元。分项目看,工业贷款余额为1039.1亿元,比年初增加119.2亿元,同比多增52.1亿元;商业贷款比年初增加44.2亿元,同比多增13.3亿元;乡镇企业贷款增加38亿元,同比多增1.3亿元。现金投放力度进一步加大,现金回笼少于往年。全省累计净回笼现金34.8亿元,比上年少回笼47.6亿元。 九、科学技术 1999年,全省积极贯彻科教兴鲁战略,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加科技投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努力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气象、地质勘查、测绘、防震、技术监督事业平稳发展。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科技实力有较大提高。全省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688项,比上年增加130项,增长3.7%。有35项重要技术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全省有两院院士2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108人,全省现在管理的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46人。全省专利申请量达8589件,比上年增加992件,增长13.1%;授权专利6536件,比上年增加2409件,增长58.4%。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全年科技三项经费和科学事业费达到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年末科技开发贷款余额13.4亿元。 高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成果显著。全省10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20亿元,利税55亿元,财政收入12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00亿元。实施火炬计划项目258项,其中国家级53项,有力地促进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星火计划成绩斐然。全省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星火计划394项,其中国家级114项,总投资55.8亿元。共获省科学技术星火奖105项。 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13502个,比上年增长3.1%;从业人员22.1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2.4万人。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9135项,比上年增加1044项,增长3.7%;合同金额达27.5亿元,增长5%;技术交易额18.2亿元,增长7.1%。 气象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效益明显增强。全省气象部门努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积极做好关键性、转折性重要天气的预测预报。全年汛期出现8次大的降水过程,气象部门均做出了较为准确的预报。对冬小麦的遥感监测和产量预报,准确率达98.8%。积极开展飞机人工降雨和高炮降雨防雹工作,全年实施飞机增雨约5.7亿立方米,动用高炮防雹防护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11.2亿立方米。 地质勘查工作任务全面完成,重要地质项目有较大进展。新发现矿产地7处,新增探明金矿储量D+E级200余吨,提交地质报告28份,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92000余米。 测绘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平面控制测量6603/9255.4点/公里高程控制测量(三、四等以上)5780.1公里,测绘1:1万、1:5千比例尺地图1420/35301.8幅/公里,测绘1:500—1:2000地形图14024/2069.8幅/公里,地图数字化完成13497.6MB,数字化摄影测量1486幅/38.5GB,编制各种地图172幅,地形图测绘2402幅,航空摄影2428平方公里,公开出版地图78种、200.2万张,航空像片4545张,大地控制点成果1805点(组)。 技术监督工作职能日益强化。在标准化方面,全年有550种产品通过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验收,35种产品使用采标标志,采标产品累计5587种,使用标志产品累计416种,有11项采标新产品列入国家新产品计划。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工作有了较大发展,新颁发代码证4.5万个,累计达53.5万个。在计量工作方面,对103个生产企业进行了检查,对流通领域中的15种定量包装商品进行了抽查,全省完成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达208.7万台(件)。在质量认证方面。全省有817家企业取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512家企业的2964个产品获得产品质量认证证书。 防震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增设了胶东半岛流动地磁和CO2监测网,加密流动水准网监测,加强地震短临跟踪监测电磁波网、水温网、油气水动态网和市地地震监测台网的管理,地震监测台项达95台224项,比去年增加6台16项。新增了分量核旋等4种短临前兆数字化观测方法,建成防震减灾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拓宽地震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领域,完成了13个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的安全性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