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12 山东省统计局

金融形势运行平稳。1997年,全省继续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强化金融监管,存贷款保持稳定增加,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幅与经济增长的要求基本相适应。年末现金流通量(M0)为500亿元,与上年末持平;狭义货币(M1)增长18.1%;广义货币(M2)增长13.3%。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34.6亿元,比年初增加623.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398.3亿元,比年初增加153.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61.1亿元,比年初增加408.5亿元。贷款总量适度增加,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63.7亿元,比年初增加588.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522.9亿元,比年初增加443.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69.0亿元,比年初增加30.2亿元。各项贷款中以工业贷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农业贷款与乡镇企业贷款增加较多。现金回笼好于往年,全年净回笼现金84.8亿元,比上年多回笼12.2亿元。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科技实力有较大提高。1997年,全省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507项,比上年增加119项,增长3.5%。其中国际先进水平的456项,减少15项;国内先进水平的2678项,增加325项。有41项重要技术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比上年增加17项。全省各类科技人员已达到240万人,其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86人,增加9人;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85人,增加70人。全省专利申请量达6522件,增加397件,授权专利2907件,居全国第二位。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省级科技三项经费和科技专项经费达到1.3亿元,比上年增长28%。省级科学事业费1.45亿元,增长38.4%。各类科技开发贷款规模超过10亿元,资金落实情况好于上年。

高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成果显著。全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72家,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300家。实施火炬计划项目249项,其中国家级48项,验收项目85项。组织实施省级以上星火计划361项,其中国家级115项,投入资金37.8亿元。共获省科学技术星火奖117项,比上年增加23项,授予28个企业为省级星火示范企业,比上年增加4个。

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12719个,比上年增加960个,增长8.2%;从业人员20.5万人,比上年增加4.8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0.2万人。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5915项,比上年增加5227项,增长25.3%;合同金额达24.2亿元,增长8.5%。

气象事业为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服务的作用继续增强,特别是全省特大干旱和11号台风预报服务工作及人工增雨工作成绩显著。全省飞机人工增雨增加降水15.9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1.59亿元。高炮、火箭增雨、防雹防护面积2.29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7.4亿立方米,防区内几乎未遭受雹灾,直接经济效益4亿元。

地质勘探工作全面完成任务,重要地质项目有较大进展。新发现矿产地7处,其中金矿产地5处,非金属2处;提交金详查基地1处,新增探明金矿储量C+D级13.7吨;预算内提交地质报告审定稿23份;完成机械岩心工钻探作量105990米。

测绘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从传统测绘产业向现代化地理信息产业转变,逐步形成以“3S”(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大地卫星定位系统,R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测绘技术体系,测绘产品向电子化、多样化、普及化发展。省直测绘部门完成基础测绘平面控制测量98点,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图14049平方公里/1120幅,其中1:1万比例尺测图13952平方公里/545幅,数字化测图772MB(兆比特)/606幅,编制各种地图643幅,航空摄影41370平方公里。

技术监督职能日益强化。在强化企业技术基础工作、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全省共制订地方标准17项,企业产品标准备案5001个,有456种产品取得采标验收合格证书;全省定量包装商品抽查合格率为88%,强检计量标准受检率达到100%,强检工作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3%,有11个企业通过了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设立了11个社会计量公正行;全省已有172家企业取得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颁发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取得1267张产品认证证书。全省共抽查了992家生产企业的1060批次产品,合格率为76.2%。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1997年,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配套等设施明显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省推出40个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对外出让经营权和招商引资,组建了15家共用事业股份制企业,市政、园林、环卫行业实行管理和作业职能分开;全年新增城市道路面积601.2万平方米,公交运营车辆达到9562辆,比上年增加了1200辆,缓解了交通拥挤状况;一批城市调整了供水、供气价格,放开了城市液化气市场,新增供气(包括煤气、液化气、天然气)能力26万立方米,新增日供水能力32.5万吨,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80.5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规模扩大,新增城市公共绿地593.6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600公顷,建成了一批绿化广场和绿化样板路;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18座。

环境保护继续得到加强。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省辖淮河领域所有工业废水污染源达标排放、小清河流域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源达标排放的要求,确定了省辖淮河流域完成303家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工业废水污染源、小清河流域完成98家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源的限期治理任务。经过流域内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年的艰苦努力,两流域内工业废水污染源达标排放任务已基本完成。其中我省辖淮河流域303家企业中,有115家通过了验收、达标排放,102家已完工、正在调试,41家关、停、并、转或破产,45家正在治理;小清河流域98家企业中,有27家通过验收、达标排放,27家已完工、正在调试,22家关、停、并、转或破产,22家正在治理。另外已关停20家万吨以下造纸厂草浆生产线。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局部区域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省辖淮河流域的沂河、沭河水质有所好转,小清河水质有明显改善。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省普通高等院校全部实行并轨,总规模在上年基础上略有增加。全省共招收研究生1881人,比上年增加136人;在校研究生5239人,增加550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5.70万人,增加406人,在校生17.6万人,增长4.0%。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全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到1056所,在校生91.4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达到55%;普通高中在校生为74.8万人,增长10.3%;普通初中在校生为466.6万人,增长5.0%。初等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小学在校生990.2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6.71%,比上年提高0.75个百分点(含职业初中招生343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2%,提高0.14个百分点;在园儿童达208.9万人,下降14.6%;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6万人,减少11.5%。成人教育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培训网络。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6.6万人,在校学生18.5万人,比上年减少了4.8%;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8.8万人,减少16.3%;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847.0万人次,成人中学在校生数为1.7万人,成人初等学校在校生为28万人,扫除文盲16.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