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六、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总额再迈新台阶。全年进出口总额3.0亿美元,增长68.2%。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 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达到4.4%。其中,出口2.8亿美元,增长72%;进口0.2亿美元,增长21.3%。从出口经营主体看,外贸流通企业出口1.1亿美元,增长107%;生产企业出口1.3亿美元,增长81%;三资企业出口0.4亿美元,增长12%。出口商品情况:纺织服装产品出口0.9亿美元,增长70%;农副产品0.3亿美元,增长26%;日用杂品及其他9292万美元,增长178%。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0个。实际使用外资2.6亿美元,增长40.6%。其中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2.2亿美元,增长52.6%;第三产业0.4亿美元,增长5.9%。实际引进市外资金374.9亿元,增长38.6%。合同引资5000万元以上的省外工业项目102个,合同引资亿元以上的省外工业项目27个,海螺水泥、晶科能源、梦娜袜业、金山矿业、金德铅业、婺女村旅游休闲度假区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落户上饶。上饶“无水港”项目正式启动;网上招商平台“海峡西岸网洽会?上饶馆”正式开通。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663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81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第一,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5749万人,货物运输量625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4%和32.5%;旅客运输周转量260945万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463383万吨公里,分别增长6.1%和33.4%。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82万吨,比上年增长12.4%。 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量 万人 5749 8.42 其中:公路 万人 5671 8.72 水运 万人 78 -9.67 旅客运输周转量 万人公里 260945 6.06 其中:公路 万人公里 258124 6.28 水运 万人公里 2821 -10.48 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量 万吨 6255 32.48 其中:公路 万吨 6034 32.61 水运 万吨 221 29.02 货物运输周转量 万吨公里 463383 33.42 其中:公路 万吨公里 425579 34.44 水运 万吨公里 37804 22.91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38.1万辆,增长15%;其中个人机动车34.2万辆,增长15%。汽车保有量8.3万辆,增长17.2%;其中个人汽车4.9万辆,增长18.3%。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提高。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6.9亿元,增长15.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4.4亿元,增长16.2%;邮政业务总量2.4亿元,增长11.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49万门,比上年增加3.1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02.6万户,减少2.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2万户,增加15.7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24.9万户,增加3.1万户。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被批准列入全国首批26个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实现100%自然村通电话、93%行政村通宽带,移动通讯信号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自然村覆盖率达到88%,基本实现50户以上自然村通移动电话目标。 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全年接待国内旅客890.2万人次,增长17.1%,国内旅游收入50.5亿元,增长26.3%;入境旅游4.3万人次,增长20.5%,旅游外汇收入1215.3万美元,增长19.9%。其中:旅游商品收入5.2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10.3%。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点(区)7 个。重点景区建设步伐加快,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已通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实地考察评估,龟峰和婺源县分别被授予“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旅游强县”称号。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515.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2.2亿元,增长13.7%。其中,企业存款75.7亿元,增长25.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70.5亿元,增长10.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8亿元,增长5.8%。其中,短期贷款182.6亿元,下降5.6%;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153.5亿元,增长22.5%。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1亿元,增长37.1%;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7.1亿元,增长16.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呈现新气象。全年县以上财政投入近3.3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保障公用经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及免费提供教科书;93.6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被免除学杂费,93.6万贫困家庭学生得到免费提供的教科书,8634名普通高中学生、21777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1824名考入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得到资助。投入1.26亿元,新建改造校舍近22.13万平方米,购置课桌椅、讲台55.5万套;投入6800万元,完成了全市2680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两基”成功通过国家督导检查。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发展加快,职校(未含中专)在校学生4.95万人,增长13.6%。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1.7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含职高,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6.96万人。普通高中101所,在校生12.85万人。普通初中364所,在校生29.7万人。小学2281所,在校生68.91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7.9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4%。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上报申请专利167件,有3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达166家,有18家民营科技企业被江西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16505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40人,县属科研机构科技人员119人;民营企业和县属科研机构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203万元,研究与发展经费(R&D)经费支出2300万元。全市专利13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为1251.5万元,技术交易额为997.7万元。 2007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万人 指标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普通高等教育 0.6080 1.7663 0.4222 中等职业教育 2.9025 6.963 2.2345 普通高中 4.2962 12.8537 3.7152 普通初中 10.6086 29.6996 10.8025 小学 11.9948 68.9128 10.76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