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11 上饶市统计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荣获全国“节庆中华”示范城市称号,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成功拍摄励志故事片《网络妈妈》,成功举办了上饶市首届农民艺术节。婺源县理坑村、汪口村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9个、群艺馆1个,公共图书馆9个,总藏数98万册(件),增长24%。博物馆11个。全市共有广播转播发射台54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17%,比去年同期增加0.13个百分点;电视转播发射台10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34%,比去年同期增加0.13个百分点。电视转星工作全面完成。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12个疾控国债项目建设和农村卫生院危房改造项目全部完成,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和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全面开通,市麻风病康复中心立项建设,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血防工作扎实推进,共查血防病人35万人次,治疗病人15万人次。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593个。其中,医院42个,卫生院223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0046张,其中医院6741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1.04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6949人,增长16.37%。其中执业医师4617人,注册护士433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0.7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0.67人。全市医疗机构共诊疗337万人次,健康检查27万人次。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环沪港国际自行车大赛上饶环城赛、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门球赛等10多项大型群众体育赛事,扎实推进了全民健身运动。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277个,专业体育运动员15人,全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奋勇拼搏,共获得10枚金牌和2枚银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群众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全年共发行体育彩票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稳中略升。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71‰,比上年下降0.0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69‰,比上年下降0.1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8.02‰,上升0.16 个千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04.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6万人;常住人口644万人,净增人口4.5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较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31.5%。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837元,增长17.2%。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41元,增长15.4%。人均消费性支出7353元,增长7.4%,其中食品支出3186元,增长20.5%,交通与通讯支出511.3元,基本与去年持平,衣着支出1152.8元,增长6.4%,教育文化娱乐支出789.4元,增长7.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3%,比上年上升4.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总建筑面积29.1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1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02元,比上年增长10.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52元,增长7.1%,其中食品支出增长4.5%,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4.6%,居住支出增长18.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28%,比上年下降1.3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35.85平方米,增加0.47平方米。

“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4.67万人,增加8.2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2.91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1.75万人;3.6万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3.24万人,增加12.4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1.61万人,参保的退休人员11.63万人;436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22.2万农村困难群众、12.9万城镇困难群众得到大病医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5393万元。我市被列为全国79个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之一。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7.6万人,增加1.35万人。全年为6395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1.84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58万多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95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446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906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共有市级和县级环境监测站12个。12个县(市、区)全部完成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划定,并取缔中心城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3个,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6个。全市地表水水质断面基本达到国家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监测的12个县区中,有12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市中心城区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氮达国家一级标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8个,面积67.1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9个,面积51.1平方公里。

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婺源县)。全市增加自然保护区1个,已建有自然环境保护区1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自然环境保护区面积12.69万公顷,增长16.26%。全年造林面积54.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7.7%,活立木总蓄积量3836.9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3642.5万立方米。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3%,其中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为38.8%。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全年非煤工矿商贸企业、煤矿、道路交通共发生各类事故871起,同比下降了17.28%;死亡258人,比年度控制指标少死亡3人,占年度控制指标的98.85%,同比上升4.8%;其中:非煤工矿商贸企业发生死亡事故32起,死亡42人,同比分别上升88.2%和133.33%;煤矿发生死亡事故19起,死亡28人,同比分别上升58.33%和64.7%;道路交通事故820起,死亡181人,同比分别下降19.92%和14.2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5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6.20,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死亡率为2.1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5.94。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