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工程建设实施顺利。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快速推进,景婺黄(常)高速公路于2006年11月19日建成通车,我市境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91公里;景鹰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鄱余公路按期建成通车,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共完成路面硬化1800公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黄金埠电厂一期60万千瓦时发电机组将投产运行;新建和改造22万伏变电站3座、11万伏变电站2座,新建22万伏供电线路174.1公里、11万伏供电线路43公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共开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61座,占病险水库总数783座的71.6%,已完工351座;修复水毁工程230处,加固堤防26公里、水库90座,新增蓄水能力306万立方、旱涝保收面积2万亩、灌溉面积1.3万亩,新增供水受益人口3.1万人。 民间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民间投资121.7亿元,比上年增加24.94亿元,增长25.7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3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1.71亿元,增长15.4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6.29亿元,增长16.7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40.6亿元,增长16.5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20亿元,增长17.55%;其他行业零售额2.2亿元,增长1.33%。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比重逐步提高。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22.7亿元,增长27.67%,占贸易业的比重为16.15%,比上年提高1.41个百分点。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7个,增加1个;商品总成交额23.55亿元,增长20.58%。 消费品零售结构升级加快。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3.5%,通讯器材类增长23倍,金银珠宝类增长3倍,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49%,家具类增长121.87%,书报、杂志类增长32.73%,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45.54%,家用电器和音像材类增长132.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0.1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3.06%。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外贸进出口总额再迈新台阶。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8063万美元,其中进口1618万美元,出口16445万美元,增长29%。其中外贸流通企业出口5239万美元,增长79%;生产企业出口7217万美元,增长10%;三资企业出口3989万美元,增长22%。出口商品情况:纺织服装产品出口5325万美元,增长174%;机电产品3832万美元,下降7%;农副产品2568万美元,下降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381万美元;日用杂品及其他3339万美元,下降77%。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81个。实际使用外资1.86亿美元,增长16.5%。其中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41亿美元,增长67.67%;第三产业0.42亿美元,下降39.21%。全市合同外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9个,下降5%。全年实际引进市外资金284.2亿元,增长32.24%。合同引资5000万元以上的省外工业项目80个,合同引资亿元以上的省外工业项目20个。 旅游业加快发展。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获得成功,绿、红色旅游持续发展,境内外旅游市场全面升温。全年接待海外游客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48%;旅游外汇收入1013.4万美元,增长78.77%;接待国内游客760万人次,增长32%。国内旅游收入40亿元,增长25%。旅游总收入40.8亿元,增长26%。占GDP比重为9.04%,其中:旅游商品收入9.63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23.6%。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点(区)7处。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25.0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公路,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5216万人,货物运输量455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37.9%;旅客运输周转量2422866万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316535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2.3%和73.7%。 水路,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85.8万人,货物运输量170.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18.9%;旅客运输周转量3151万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30757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7%和14.5%。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7.07万辆,比上年增长14.96%,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4.12万辆,增长17.38%。民用轿车拥有量1.40万辆,增长33.33%,其中私人轿车拥有量0.77万辆,增长54%。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3.04亿元,增长17.19%;邮政业务总量2.17亿元,增长30.72%。年末本地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36.39万门,比上年增加10.35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99.89万户,增加3.9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5万户,增加30万户。年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59万户,增加3.7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4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39亿元,增长17.1%。财政总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增长较快,分别增长42.6%、18.2%和9.1%。财政支出68.5亿元,增长23.6%。其中,基建支出增长33.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7.1%,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64.8%。各项重点支出和应急支出得到保障。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453.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3.1亿元,增长19.2%。其中,企业存款60.3亿元,增长12.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35.7亿元,增长16.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4.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1亿元,增长9.5%。其中,短期贷款193.5亿元,增长7.4%;中长期贷款125.2亿元,增长17.8%。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19亿元,增长69.8%;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5.68亿元,增长5.8%。赔款和给付3.04亿元,增长114.1%。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53亿元,增长84.3%;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1.51亿元,增长155.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12个县(市、区)全部通过“普九”验收;2006年教育总投入22.23亿元,同比增加2.43亿元,增长9%;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去年新增民办学校277所,达到1127所;改善了办学条件,新建、改建校舍42万平方米,拆除一、二类危房12万平方米。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1.6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4.3万人。普通高中108所,在校生12.87万人。普通初中373所,在校生30.51万人。小学2276所,在校生67.85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7.4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