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1 上饶市统计局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共投入科技经费1082万元,科技三项费1739万元,市本级科技三项费94万元。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达164家,有17家民营科技企业被江西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18864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314人,县属科研机构科技人员200人;民营企业和县属科研机构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6215万元,研究与发展经费(R&D)经费支出2736万元。全市专利18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为7631万元,技术交易额为3126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12个、群艺馆1个,公共图书馆13个,总藏数95万册(件),增长14.5%。博物馆12个。全市共有广播电台5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04%,增加1.09个百分点;电视台10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21%,增加0.48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36个。其中,医院44个,卫生院222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9430张,其中医院6150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1.39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2168人,增长2.13%。其中执业医师5142万人,注册护士399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0.7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0.59人。全市医疗机构共诊疗336.99万人次,健康检查4.19万人次。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共有体育场馆214个,专业体育运动员12人,全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奋勇拼搏,共获得2枚金牌和1枚银牌。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群众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全年共发行体育彩票0.38亿元,比上年下降0.17%。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72‰,比上年下降0.09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86‰,下降0.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7.86‰,下降0.08个千分点。年末全市公安户籍人口690.52万人,比上年增加14.52万人;常住人口639.6万人,增加4.45万人;城镇化率29.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6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32.1元,比上年增长13.9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24.43元,增长9.24%。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844.37元,增长22.92%,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5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01.94元,增长4.41%,其中食品支出下降0.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4.64%,比上年降低2.6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38平方米,增加0.42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2006年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6.43万人,增加3.0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5.78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0.65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0.8万人,增加5.0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3.05万人,参保的退休人员7.7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7.4万人,增加2.1万人。全年为6318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

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1.6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4万多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90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3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0.5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101亿元。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共有市级和县级环境监测站3个。监测的1个城市中,有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8个,面积67.1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9个,面积51.1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婺源县)。全市增加自然保护区4个,已建有自然环境保护区1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自然环境保护区面积17.44万公顷,增长36.6%。全年造林面积2.81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7.7%,年末森林面积110.7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3836.9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3642.5万立方米。

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肇事、生产安全、火灾死亡事故216起,比上年下降15.95%;死亡252人,比上年下降14.58%。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023起,死亡事故184起,死亡211人;生产安全(工矿商贸企业)事故29起,死亡35人;火灾事故463起,死亡事故3起,死亡6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5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6.2,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为1.71,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4.5,均处于年度控制指标内。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