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1 上饶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商业业态不断创新、假日经济日益繁荣等使消费市场充满生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8亿元,同比增长16.9%。

从城乡看,城市消费品市场需求相对活跃,累计实现零售额36.4亿元,增长17.9%;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需求比较稳定,实现零售额99.4亿元,增长9.0%,增幅比城市低8.9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2亿元,增长21.8%,增幅高居各行业之首;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20.3亿元,增长16.6%。

消费档次明显提高。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568元,增长16.1%,增速高于上年同期9.2个百分点。在城区居民八大消费支出中,六升二降,杂项商品与服务消费增幅最大,为236.17%;衣着消费增幅为34.27%;食品消费增长14.42%;医疗保健消费增幅为33.15%;交通与通讯消费下降了2.17%;家用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则下降10.3%。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市场建设步伐日渐加快。年末全市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6个,成交额达8.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4%。

六、对外经济

以提高经济外向度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和对外开放。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6%。引进市外资金214.9亿元,增长36.45%。

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47亿美元,下降19.1%,其中出口1.31亿美元,下降22%,全市经济外向度达3.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发展迅速。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09084万吨公里,增长10.2%,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82216万吨公里,增长8.8%,水路货物周转量26868万吨公里,增长20.3%。完成旅客周转量219236万人公里,增长1.7%,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216138万人公里,增长1.7%,水路旅客周转量3098万人公里,增长0.7%。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32亿元,比上年增长27.2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6亿元,增长9.89%;电信业务总量19.66亿元,增长29%。住宅电话发展迅速,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0.4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5.93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8.97万户。

旅游业保持稳步增长。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500.04万人次,750万人天,增长32.5%,国内旅游收入60.87亿元,增长39.01%;接待入境游客1.8万人次,41653人天,增长51.2%,旅游外汇收入566.87万美元,增长25.4%。全市旅游总收入为61.32亿元,占GDP比重为15.8%,其中:旅游商品收入8.51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26.1%。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总收入33.6亿元,增长25.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7亿元,增长27.6%,县级财政实力增强,12个县(市、区)财政收入超亿元,其中超5亿元、3亿元各1个,超2亿元6个;财政收入超过500万元乡镇由上年40个增加到48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乡镇由24个增加到31个。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5.4亿元,增长29%,各项重点支出和应急支出得到保障。

金融存贷款适度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0.7亿元,比年初增加56.8亿元,增长17.5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53.6亿元,比年初增加1.9亿元,增长3.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88.9亿元,比年初增加47.5亿元,增长19.7%。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6.5亿元,比年初增加30.1亿元,增长10.5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77.9亿元,增长8.85%;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08.5亿元,增长16.4%。个人消费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1.9亿元,比年初增加12.7亿元,增长43.5%,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6.2亿元,增长1.6倍。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15.9亿元,增长23.56%,金融机构现金支出113.4亿元,增长24.16%,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24.7亿元,比上年多回笼0.3亿元。

保险事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全市保费收入6.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全年支付各类赔款总额3.11亿元,增长29.9%。全年应缴养老保险3.29亿元,实际征缴3.15亿元,收缴率达95.67%。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9.95万人,全年实际支付养老金4.6亿元,养老金发放率100%,社会化发放率达10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实施一批重点科技攻关和科技推广项目。全年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27个,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1项,合同成交额7631万元,比上年增长8.22%。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整体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全市共鉴定科技成果37项。专利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三种专利申请125项。专利授权数为41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25.6%。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926所,在校生137.15万人,其中高校在校生2.29万人,比上年增长3.46%,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88万人,增长9.59%,职业高中在校生3.98万人,增长112.59%,高中在校生12.16万人,增长8.89%,初中在校生33.77万人(入学率97.18%),小学在校生66.72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69%),幼儿园在校生10.45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文化事业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壮大经营性文化产业,创造了一大批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产品。市图书馆已开工建设。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12个、群艺馆1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2个。全市共有广播电台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4.95%,比上年增加0.15个百分点;电视台4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6.73%,比上年增加0.08个百分点。开展了文化“四进社区”、“三下乡”等活动,审定公布了首批9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赣剧《詹天佑》、歌曲《清贫颂》、舞蹈剧《铁窗英魂》、儿童剧《我们的网络妈妈》、原生态民歌《呼牛调》等一批文艺精品获得省以上奖励。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体系得到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乡镇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建立。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控制、预防保健机构365所,其他县级及县以上医院65所,乡镇卫生院238所,其他各类卫生机构62所,拥有病床9396张,卫生技术人员14302人

体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全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奋勇拼搏,共获得4枚金牌和3枚银牌。成功举办首届市运会和10多次全国性体育赛事,于莎莎在第十届全运会上荣获冠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群众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全年共发行体育彩票0.45亿元,比上年增长75%。